湖北:基层公安局党委会搬到了驻点村
村民谈灾情 警方出计策
7月中旬以来,湖北16个市州79个县市遭受旱灾,一些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湖北公安机关紧急启动应急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警力投放到旱情最严重的地方,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努力把灾害对民生和经济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
“警察送水来了……”8月14日一大早,京山县绿林镇吴集村一派热闹景象,大人小孩提着桶、端着盆子来到一辆送水车前,京山县公安局绿林派出所所长徐付重和民警陈爱国一边帮助大伙儿接水,一边嘱咐:“小心,别泼了。”
这样的送水活动已持续近2个月。持续高温天气,造成绿林镇大面积干旱,村民连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绿林派出所联系了消防洒水车,平均每3天送2车水。对老人和儿童,民警还帮着把水一桶桶拎到家里。
湖北各地,由公安民警组成的送水队随处可见。黄石、宜昌、荆门、黄冈、鄂州、孝感、随州、天门等地公安机关成立抗旱救灾服务队,专门送水到灾情严重的地方,为当地群众送去“救命水”“及时雨”。
在天门市,市公安局领导带领工作组到受灾严重的复兴村、刘方岭村、夏新村等地,为村组协调联系购买水泵、柴油机、供水管等设备,解决抽水抗旱问题。
钟祥是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抗旱抢险一线,总是活跃着民警的身影:胡集派出所组织抗旱救灾突击队,先后帮助受灾群众打井12口,淘洗淤塞机井、小口井6口,开挖引水沟渠2000多米,维护、维修抗旱机械50余台(次);十里派出所协调当地电力部门,解决建阳村60余户水稻种植户抽水供电紧张问题。
罗田县公安局把局党委会搬到驻点村——白莲乡上马石河村,主要议题是调研旱情,慰问群众,指导抗旱保收、生产自救工作。在与受灾群众的座谈会上,村干部、群众谈灾情、讲困难,局党委成员纷纷出谋划策。
(二)
庄稼枯萎,村民情绪不稳,有时就会发生涉水纠纷。各地公安机关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灾区派出所24小时值班备勤,各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化解涉水矛盾纠纷,维护灌溉作业秩序。
天门市公安局党委带领工作组深入受灾严重乡镇,除值班人员外,其余民警全部进入村组开展巡逻工作,全面掌握一线信息,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开展巡逻执勤。荆门500余名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先后化解因旱情引发的矛盾纠纷60余起。
8月1日19时许,钟祥市公安局旧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村民张某未经冉某同意,从其鱼塘里抽水灌溉,冉某上前制止,两人发生冲突,冉某被打跌落水中。事发后,双方亲友不断聚集,情绪激动,事态逐步恶化。接警后,旧口派出所迅速组织民警赶赴现场。民警们会同村干部,向大家宣讲政策法律,积极调解,化解矛盾。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将温情留在途中。咸宁警方实施温情执法,对运输抗旱救灾物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原则上一律不拦车检查,并提供警车引导、护道等便捷服务;对轻微交通违法的抗旱救灾车辆一律教育放行。应城警方加大对水利、通讯、电力设施、物资仓库等重点部门和部位巡逻防控,严厉打击盗窃、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电力通讯设施、农机器具和受灾群众财物的案件。
为应对突发状况,襄阳、十堰、黄石、荆门、黄冈等地分别组建抢险突击队,配齐抢险救灾车辆、器材、通讯和民警防护设备,以及草帽、铁锹等农用工具,必要时组织人力物力奔赴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记者 王 昕 通讯员 彭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