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警上路 全民参与 全时空联动
惠州:探索“大巡防”联动警务新模式
去年4月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积极探索联动警务新模式,实行“全警上路大巡防”,一改过去“坐班接警”的传统模式,上至公安局长,下至派出所普通民警,全部走上街头巡逻,与社会面综治力量融为一体。同时,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大巡防”工作,不断完善治安视频监控“天眼”网络,通过“显性用警、规模布警、动态布防”机制,撒下了全时空联动巡防的天罗地网。据统计,开展“大巡防”以来,惠州全市每天在街面参与巡逻的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各种综治力量、治安志愿者达1.6万余人,全市“两抢一盗”警情同比下降22.9%,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级巡段”实现治安无死角
6月23日凌晨,惠州大亚湾公安局澳头派出所教导员周峰带领民警在辖区巡逻时,发现一中年男子形迹可疑,面对民警的询问,男子神色慌张,周峰迅速将其控制并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审查。经查实,该男子系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惠州市公安局惠阳区分局网上追逃的广西籍在逃人员。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一年来,惠州市各级公安机关广泛发动群众,根据不同时段、路段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全天候、全时空、无缝隙管控的“三级巡防”警务新模式。“一级巡段”即市区主要道路、重点场所,以巡警大队和各县(区)公安(分)局机关民警为主,实施全天候巡逻;“二级巡段”包括次干道和内街内巷,采取机关、基层警力联动措施,主要由市局机关民警和派出所警力负责,以24小时徒步巡逻为主,结合车辆巡逻、便衣巡逻;“三级巡段”主要负责街口小巷等治安边角地段、以及各单位门前左右各100米范围的巡逻防控,通过把企业保安、镇村联防队员、护村队等统一组织起来,佩戴“治安巡逻”红袖章进行巡逻,一改过去群防群治力量各自为战、散兵游勇的状态,将巡逻防控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治安死角。
万余名治安志愿者上街巡逻
最近,在惠州市区开出租车的付师傅,每天开车上路都会多留一个心眼。除了的哥,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治安志愿者。去年11月,一名匪徒持刀挟持女童钻进了他的出租车,胁迫他开车,接受过公安机关培训的他果断按下暗锁,将匪徒锁在车内,女童最终被警方成功解救。
惠州“大巡防”把群防群治的理念广为传播,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踊跃支持。惠州市公安局在团市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平安惠州志愿者分会”。像付师傅一样加入治安志愿者队伍的的哥有2200余人,再加上2000余名环卫工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大巡防”的群防群治力量达到1万余人。在网上,有上千网友自发提出参加巡防,经过培训后,他们也戴上红袖章,业余时间在民警的带领下参与巡逻。各级党政领导也大力支持“大巡防”工作,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义务巡逻。治安志愿者们通过看家护院和邻里守望,让醒目的“红袖章”和巡逻的警察、闪烁的警灯组成了惠州平安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监控探头24小时“站岗放哨”
“公安机关专门安排一辆流动警务车,24小时在学校门口守护,那些想在校园附近滋事的人员现在几乎没有了。”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涛提起“大巡防”赞不绝口。
去年4月以来,惠州市公安机关启用了18辆流动警务车,并将它们安置在市区、县区城镇各大出口以及治安复杂路段。流动警务车配装监控摄像、音响扩音、便民服务箱,而且车顶配有多个可升降的360度旋转摄像头,数百米范围内的情况尽在掌控。
车内电脑与公安网相连,可更加便捷地对车辆、人员身份进行比对。此外,流动警务车还为群众提供办理户籍、出入境等业务的咨询,既极大地震慑了街面违法犯罪,又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了方便。
除了流动警务车,惠州街面还有24小时“站岗放哨”的电子警察——视频监控探头。目前惠州全市已建成视频监控一类点6774个,卡口83个,建设各级视频监控中心73个,初步构筑了一张全天候、多层次覆盖的视频监控“天网”,成为助力公安“大巡防”的好帮手。惠州市公安机关建立了视频巡逻工作机制,对案件多发时段、路段安排视频监控员24小时进行重点监控,并与街面警力、群防群治力量有机结合,及时发现、跟踪和查处违法犯罪。7月7日下午,惠城区公安分局下埔派出所视频监控人员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发现下埔一商场露天停车场有一中年男子正在盗窃摩托车,立即指示附近的巡逻民警实施抓捕,民警将其当场抓获,缴获被盗摩托车1辆及自制的作案工具。
记者 李 喆 通讯员 覃良友 曾斌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