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淮安: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创新

2013-08-16 10:09: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坚持以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变革,全面提升公安基础工作和打防管控的整体水平。据统计,今年以来,淮安市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12.4%,其中盗窃案件和“两抢”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1.4%和35.3%。

    “平安要升级,警务需转型。警务转型必须以信息化为引擎,把信息采集研判、整合共享、实战应用作为各项公安工作的常态,努力实现公安工作向信息化、基础化和实战化的现代警务方向转变。”淮安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倪兴余说。

    基础警务向信息化转变

    7月16日,淮安市公安局在网上公布了701名社区民警6月份的考核成绩。去年1月,该局正式实施社区警务“一网考”机制,按照每名民警信息录入数量、质量以及群众评价等指标,由系统自动计分自动排名。根据排名结果,该局去年表彰奖励了319名社区民警,12名社区民警被记三等功。

    2007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8次组织竞争上岗,信息化应用技能是每名竞争者的“第一道门槛”。信息采集、研判和应用成了全警的必修课和常用工具。

    去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集中开展了“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了38个社区警务室和36个警民联系点,配备了60名社区民警和85名专职辅警,专门建立了基础工作考核奖惩机制。2012年和今年上半年,在全市社区民警熟悉率、群众满意率等8大类群众工作指标考核中,该分局均列第一名。目前,淮安分局的经验正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全市已建立标准化警务室450个。

    据了解,目前,淮安市公安机关正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网络化、专业化等创新工程,将信息化警务延伸到群众工作中,积极打造群众看得见的“平安淮安”。

    信息警务向基础化转变

    信息化在各项公安工作中的应用,催生了基层公安机关的主动警务模式。淮安市公安局信息中心主任吴佩告诉记者,全市9个分县局和警种部门、派出所全部建立了信息研判、处置和督察队伍,逐步形成了信息导侦、信息导防、信息导控的主动警务格局。

    在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淮安警方建立了全省首家由市级公安机关主办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站,并注重整合内外信息资源,有效将场所行业管理和虚拟社会管理融为一体。2012年,淮安市公安局收集外来人口信息9.5万余条,运用信息化手段破案3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3名。

    今年年初,淮安市公安局成立了打防联动中心,由刑侦、治安等8个部门组成,开展每日刑事案情分析、每周信息综合研判,24小时监控周边发案信息及动向,及时发布预警防范信息。同时,淮安警方不断完善巡防、指挥和监控网络,全面推进信息导防、社巡合一、监巡对接的现代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街头、社区。

    此外,淮安警方积极构建“大安防”工作格局,实行交巡警、消防、治安和基层派出所等多警种联勤,并主动与安监、交通等部门联动,加强安全信息的综合研判,建立健全安全防范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合成警务向实战化转变

    去年年初,淮安市公安局正式启动“5+N”的合成警务模式,即由刑侦、禁毒和信息中心等5个成员单位组成固定实战“联合体”,其他警种和9个分县局作为“N”的成员单位。同时,建立“合成警务平台”,实现了成员单位网上合署办公,建立了大要案件侦破各成员单位同步勘查现场等机制。去年以来,淮安警方通过合成警务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441名,破获大要案件2534起,摧毁犯罪团伙57个。今年3月,淮安市公安局因连续3年命案全破,被江苏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

    6月26日,淮安市涟水县发生一起利用封建迷信手段实施诈骗案。涟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信息中心和派出所进行合成研判、合成作战,于7月12日抓获5名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

    “合作就是战斗力,多警种合成作战已成为我们基层公安机关打击破案的常规方法。”涟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高中华说。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西立法规范信息化建设非法出售信息罚50万
·信息化,执行难的“克星”
·安徽高院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
·钟金润:为信息化建设呕心沥血
·辽宁推进治安信息化建设深度应用
·安徽高院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

·安徽高院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
·山东沾化法院依托信息化强管理提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