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是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从词义上讲,“荣誉”中的“荣”,包含光荣之意,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荣耀感;“誉”包含赞誉之意,是社会群体给予的一种信任和口碑。
荣誉是一顶桂冠,是经过辛勤付出的汗水赢得来的,绝非投机取巧可以换来,是实实在在成绩的一种体现。获得荣誉,意味着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与肯定。轻易获得它的人并非明白它的价值和内涵,也未必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荣誉是一座山峰。登上山顶的人,脚下已是光明之巅,自能领略天底下的风光,此时是沉湎于享受之中而沾沾自喜,还是清醒地思索,燃起新的炽热的追求,这是对荣誉获得者的一种考验。
《墨子·修身》中这样写道:“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如果说失败是对人生的逆向考验,那么荣誉则是对人生的顺向考验。有的人在逆向考验面前,奋勇向前,不失为勇士,但在顺向考验面前,却败下阵来,陶醉于享受之中,殊不知已经背上了包袱。
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褒奖,而不是今日成绩的实现,更不是将来命运的所在。荣誉不关心将来,它只能在人们的心目中,唤起对过去的回忆,而不能注定将来必然出现美好的命运。有些人一旦有了荣誉,就裹足不前,那么荣誉就是一种腐蚀剂,会滋生一层层思想的锈斑,削弱已经获得的成果,甚至会吞噬自身。
冰心曾说过: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荣誉是有志者梦寐以求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荣誉就会让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变成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在身披荣誉桂冠的时候,人们一般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用冷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让荣誉成为前进的润滑剂;二是在荣誉面前迷失自我,陷入泥潭,变得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三是变成了包袱,为它所累,成了前进的阻力。如何对待荣誉,反映的是一种见识和境界、精神和作风。
见识卓远、精神高尚者不但努力追求荣誉,也懂得正确对待荣誉。正所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球王贝利创造了踢进1000个球的记录时,有记者问他,最满意的是哪一个球时,他答道:“下一个”。在成绩与荣誉面前,如果总是抱着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不放,那么,荣誉便只会成为前进途中障眼的云翳。这时候,把荣誉作为新起点,作为攀登的台阶,鼓足勇气摆脱已取得的荣誉的羁绊,勇敢地向头顶上“荣誉的金字塔”告别,不断升华自己的德行和境界,使理想之路延伸,将会达到一片更为广阔丰富的精神天地。
我们向往荣誉、追求荣誉、捍卫荣誉,荣誉已成为鞭策和鼓舞我们披荆斩棘、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也成为对我们工作和精神意志的崭新考验。这是一道并不亚于过去奋斗之艰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房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