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动态】
最高人民法院自2006年9月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自2009年5月开始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每月选择1至2个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的最新工作进展、工作亮点等新闻。截至目前,最高法已经召开新闻发布会90余场,固定出席最高法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60余家。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今天(14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做好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工作,对于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14日,全国部分法院涉诉信访改革座谈会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充分认知涉诉信访形势,努力化解涉诉信访积案,积极推动依法治访,使涉诉信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来自最高人民法院、20个高级人民法院、吉林市委政法委、市两级法院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地方动态】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天津市高级法院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注重把握12字总要求,聚焦“四风”问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坚持开门纳谏原则,征求意见求广泛。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价,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认真听取社会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倾听基层一线干警的意见。院领导分别深入14个基层人民法庭进行调研,与72名一线干警进行座谈。二是倾听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分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执法监督员、律师、案件当事人等社会各界人员180余人进行座谈,向15个市级机关发放征求意见函,并在市高级法院立案、信访等一线服务窗口设立了3个征求意见箱。三是倾听下级法院和老干部的意见。召开中基层法院院长和老干部座谈会,高院领导和一、二中院,海事法院、区县法院院长以及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加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交流。
为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创新发展,四川省高院从六个方面对全省各级法院提出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突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导向,更新理念,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为创新的助力,最大限度的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和引领创新;二是要贯彻全面赔偿原则,综合运用多种责任追究方式,尝试引入惩罚性赔偿,震慑侵权人,形成良好社会导向;三是要贯彻宽严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灵活运用调判结合的司法工作原则;四是要着力提升庭审水平和裁判文书质量,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五是要深化和扩大知识产权审判的“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试点工作,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审判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六是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和综合素质。
8月13日上午,随着河南省高院执行局局长宋海萍在省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的一声令下,罗山县法院参与执行的法官立即开始执行行动,30分钟后顺利执行完毕。
这是全省三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首次联合行动,省高院、信阳市中级法院和罗山县法院领导在三级指挥中心坐镇指挥,随时协调前方法官的执行行动。
据悉,该指挥系统旨在以执行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为核心,建立与执行联动单位信息共享的执行指挥中心工作系统,对辖区大案要案和重要执行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和协调,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处置突发事件,提高执行工作快速反应能力。
根据省法院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8月14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举办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专题报告会。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上,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蕾作了题为《红旗渠精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型》的专题报告。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司法保障与服务的实施意见》共计20条,要求全市法院要准确把握美丽天津建设对司法审判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构建美丽天津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切实找准工作着力点,立足自身职能,通过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审判,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作用,保障和服务美丽天津建设。
8月14日下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孔垂柱率队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调研时强调,全省各级法院要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一主线,不断完善司法工作机制,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孔垂柱对云南全省法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年来,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立足审判职能,坚持民生为先,勇于开拓创新,确保司法公正,重管理、抓队伍、强基层,通过各项工作的推进,为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