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同学QQ闲聊时听他一直在抱怨在某单位办理相关手续时,因为有疑惑问了工作人员,结果对方没给同学好脸色,不耐烦的言语让我的同学无所适从。
同学的遭遇引起了我的共鸣,这让我回忆起自己2012年的一件事情,也是因为要在政府某个部门办理一个手续问题,我首先打电话咨询了该部门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不耐烦地回答我要求现场进行办理。当我前往现场,在必要的言语范围内,她带着极不耐烦的态度给我办理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个案,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虽然政府部门会帮助进行办理,但是工作人员的态度会让我们心情很郁闷,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这种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作人员不够耐心。
不耐心,普通百姓对它呲之以鼻,因为百姓深受其害,同时最终也让政府形象有损,其危害,难以言尽。
也许以前自己可以对政府的不耐心呲之以鼻,但是,现在我作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我需要的不再是批判,而是检讨自己成为一名公务人员至今,对待群众我自己够耐心吗?基层法庭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法律素质不高的当事人,要听着双方当事人的争吵,同时每天做着机械的工作。有时,我会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我够耐心吗?我是否出现过对群众不耐烦的态度的情况。
不耐心,在法院的工作中往往会使得事情事倍功半,而拥有良好的态度对待当事人则通常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因为百姓对法律的评价,往往不是来自对法律本身是否公正,而是源于对处理结果和其所接触法官的观察和感受。在审判活动过程中,法官耐心细致会使百姓对法律产生好感和信心。所以作为一名法官,耐心非常重要,要将耐心贯穿于审判过程中。
法官首先要耐心接待。法官应用和蔼的态度,耐心地面对当事人的激动情绪,要引导和解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化解和稳定当事人的情绪。要耐心听讼。法官要做到不偏不倚,打消当事人的疑虑,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代理人的意见。法官应学会少说,让当事人多说。在民事案件调解中,法官要耐心调解,要不厌其烦、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把人性情感与法律理性同时注入调解过程来面对双方当事人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的场面。最后要耐心裁判。法官要冷静、心态平和、不受当事人的言行情绪影响情况下制作裁判文书,应耐心、细致的将主要案件事实叙述清楚,耐心的写明裁判理由和引用的法律条文。耐心不仅局限于此,耐心在于工作的每一点每一滴。
我时刻拷问自己,我够耐心吗?因为一个人的耐心是一点一滴不断积累而来的,非一朝一夕之功。实践证明,耐心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法官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尊重的人;耐心有利于审判质量效率的提高,促进审判作风的转变;耐心会树立法官公正文明执法的职业形象,提高司法权威,作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所要面对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忧,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服务的宗旨。每个法院工作人员都应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群众。这样才能达成与人相近,与心相连、与理相通的境界,真正让人民满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