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重生!
广东省监狱“出入监教育”及短刑犯管理探秘
家属迎接出监的刑满释放人员
一个是大学老师,曾经多次途经广东唯一的女子监狱,想着与这里必然一辈子无缘,世事难料,在去年的“三打两建”中她被判刑入牢。另一个是粤东地区某县城房屋拆迁办的财务,在监狱里待了整整7年,到快出狱时,她担忧地说道:“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变成了什么样子,出去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罪犯的一进一出是监狱的头等大事,有人在入狱时自暴自弃,甚至寻短见,也有人在出狱前对即将面对的社会忐忑不安。日前,记者分别探访了省女子监狱和惠州监狱,为读者揭秘监狱的入监和出监教育对于服刑改造的积极意义。此外,今年新《刑诉法》实施后,由于监狱收押短刑犯倍增,出入监数量也随之上升,监狱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入监】
监狱并非“炼狱”服刑 改造讲“情理”
在省女子监狱二监区入监队,记者见到了已经银发斑驳的李某(化名),她曾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名医生。2012年,在“三打”期间,她因商业贿赂犯罪被判刑,2013年初到省女子监狱服刑。
李某说,以前她曾多次路过女子监狱,“那时我还在问,这里这么大,有那么多女犯要关吗?老公告诉我,不用看了,你一辈子都会与这些无缘的。”现在想想,当时一句随便说起的话,如今却倍感唏嘘。
“刚进监狱时很紧张。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监狱,只是从很多影视作品中有一些了解,还以为监狱很差很恶劣。”李某告诉记者,进到监狱后,她才发现这里更像一所学校,进入入监监区,第一件事竟然是接受集中教育。除了开设文化课、心理课,还有法律课,课程设置很科学,而且《改造之歌》、《心存感激》等几首服刑人员歌曲的歌词也写得非常感人,“向昨天挥挥手……”“我曾经是一朵花朵……”李某忍不住哼了起来。
作为一名医生,李某曾认为自己的职业十分崇高,而现在她却告诉记者“狱警更崇高”。“在这里,虽然很多狱警都还很年轻,但今年春节,狱警们怕我们想家,便留下来陪我们过节,还安排了很多节目,真的觉得他们很辛苦。”李某说,“监区区长也是和我们一起过年,我感觉人格没有被贬低,服刑过程可以说严中有爱。有的新监犯没带多厚的衣服,狱警就到处给她们找,并没有因为我们是犯人就不管。”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哽咽,自责地说:“我一个人犯罪,这么多人陪着,心里过意不去啊!”
虽然服刑才刚开始,但李某已经下了决心,“要心存感激,勇于面对,接受现实。虽然罪名和刑期不能改变,但我能尽力缩短回家的‘路程’”。
入监服刑分阶段 两月学法学纪律
由于李某文化程度比较高,悔罪态度好,在入监监区被选为小队长,帮助教育一些文化层次低的新犯。
省女子监狱入监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犯到入监监区要集中2个月进行入监教育,重点是进行法律常识和认罪悔罪教育。而作为新犯,首先要尽快转变自身角色、反省罪行,通过“认罪服法关”、“身份意识关”、“行为规范关”三道关口,尽快融入监管生活。依序完成依法收监、稳定情绪、角色认知、行为养成,通过第一阶段的考核评定,再验收分配进入第二阶段的岗前培训,在第三个月再分配到不同的分监区进行劳动改造。
【出监】
3个月社会化教育 助“浪子回头”
据介绍,改造罪犯的工作主要通过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完成“攻心治本”的任务,服刑人员在刑满或减刑假释提前出狱,重新回归社会之前,还有一道过渡性的“程序”,即出监社会化教育。
省女子监狱出监监区的36岁服刑人员李某,原判刑期为14年。她原是粤东某县城房屋拆迁办的财务,因挪用公款数百万元而入狱。入狱时,丈夫提出离婚,5岁的儿子也被判给了丈夫。2003年省女子监狱建成,她从别的监狱转到了这里,因屡次获得嘉奖而申请减刑,出狱时间提前到了今年。
虽然即将出狱,她也拿到了电子操作初级证和珠绣证书,有了傍身之技,但在监狱里面的生活,一直都是监仓、改造场所“两点一线”。一想到高墙外面的未知世界,她仍然忐忑不安。不过,幸好在出监监区有社会适应性训练。
据记者了解,惠州监狱在全省监狱中率先挂牌设立出监监区,主要对即将离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系统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惠州监狱出监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刑人员长期与社会隔离,对当今社会诸多情况不甚了解。我们对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集中进行3个月的教育,重点是进行形势、政策等教育,增强服刑人员适应社会、就业谋生的能力。”记者从出监教育课程表上看到,其中有如何缩小与社会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遭遇社会歧视该怎么办、如何申报户口等详细内容。
该名负责人说,出监监区还设立了求职系统,目前可以提供3000多个职位,服刑人员可直接在求职系统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省女子监狱出监教育分监区的刘分监区长也告诉记者,在省女子监狱,出监监区成立于2012年4月,推行“周滚动编班、教学”的出监教育模式,集中开展巩固性和社会适应性教育,并进行出监心理调试和就业指导,提高罪犯刑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据刘分监区长介绍,服刑人员在即将出狱之时,由于愧对亲友、出狱后就业难、与社会脱节或年龄偏大等问题,表现出对外界未知的恐慌,情绪波动非常大。针对这类问题,在女子监狱,出监教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期2个月的巩固教育,在各监区进行巩固性和补课性职业技能教育;第二阶段是在出监监区进行为期1个月的集中教育,以就业形势、劳动纪律、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社会适应性训练为主。
出监区的集中教育灵活多变,开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模拟求职、如何在淘宝网开店做生意等,还包括服刑人员对婚姻家庭关系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分监区的服刑人员可以通过参加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学习网上开店、做菜等,重塑自信,大多数服刑人员都可以“长舒一口气”。
监狱管理的新挑战:短刑犯
短刑犯入狱惩罚改造力度强
记者在省女子监狱采访时发现了一类“特殊”的新犯,她们就是按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刑诉法》收押的短刑犯。即新法规定中,监狱收押的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增加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罪犯。
新犯郭某今年38岁,却已有22年吸毒史并患上甲亢,曾经2次劳教、2次劳改几次“进宫”,这次又因“以贩养吸”被判刑10个月。郭某说,以前她一直认为,自己挣钱自己吸,没有危害别人,到了监狱学法律,连同改都批评她,“没害人?卖毒品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郭某认为监狱的纪律严明
很多,在看守所只能打坐、背监规、看报纸,想运动但伸展不开,规定不准讲话,但还是有人交头接耳。而在监狱劳动时,“一点小动作都会被及时制止”,她说,上一次被抓到判了7个月,当时新法还没实施,“如果上次送到这里来,就不会有这次。”
如今,郭某每天遵守监规,做广播体操,定期服药,甲亢都好了不少,她告诉记者,“现在我说话不会没力了,气色也好了很多。”
“快速”出入监改造效果难到位
记者获悉,新刑事政策法规的实施在客观上使监狱押犯人数持续增加,特别是短刑犯,因刑期较短,往往不符合法定减刑、假释条件,缺乏自我改造动力,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被监狱作为管理难题,此类罪犯的大量增加将加大监狱日常管理难度。
省女子监狱一监区文监区长告诉记者,有的余刑只有几个月的短刑犯一入监狱就到出监区,从目前来看,短刑犯对其他服刑人员相比,改造效果较差,学习技术比其他人掌握得慢,大多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带来了一些隐忧,但幸好还没形成“短刑犯小气候”。
据了解,目前对于短刑犯改造仍处于边做边摸索的阶段,文监区长表示,短刑犯更容易“因风扇能不能吹到自己”等琐事引发矛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
同时,关押形势越来越紧张,以前每个监仓12人,现在增加到16人,而去年新扩建的一栋监舍也已满员。
有人建议,国家监狱管理部门尽早出台详细的规章制度,要从严管理短刑犯,防止短刑犯改造不到位变成“监狱几月游”,尽量简化劳动技能培训的项目,以达到改造效果。(记者 尹利勇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 文图)
·广东东莞创新不良行为青少年帮教服务模式取得良效
·提高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服务平安广东建设
·广东举行“双百”政法专场报告会
·广东:开展针对性专题调研
·广东对接人行征信系统执结亿元大案
·广东人大常委会:对照查找问题边学习边整改
·广东人大常委会:对照查找问题边学习边整改
·广东珠海边防侦破一特大外国人偷渡案
·广东举行“双百”政法专场报告会
·广东深圳宝安区检察院举办共建平安普法宣传
·[视频]广东:警营中的特别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