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精英是指那些在某个或多个领域取得超常成就的杰出人才,如经济学家,甚至是政治人物等,那么,将他们中关心公共生活,时常为公众指点行进方向的那部分人群,在没有精确定义的前提下,归之为公众精英,我觉得是可以的。
至于“文化素养”,可能就不会有那么确定的范畴。据有心人统计,仅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80多个,几乎没有公认的定义,而素养的概念更加空泛。
其实概念、定义本身是个繁杂的问题。就说公众精英的文化素养吧,要说清公众精英所表露出的行为、现象如何体现出其该有的文化素养,很难。不过,如若反过来试一试,讨论一下公众精英什么样的行为缺失文化素养,则比较容易被大家理解。
远的不说,一名自称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的先生近日在郑州参加地产年会时的言论,我以为就有些无知,素养就更不能谈及。他说房价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价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丢人。而按照经济学家的研究,只有房价和收入比适度的经济体才是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城市好不好不是基于房价,而是基于其经济状况是否健康。所谓“房价越高城市越好”显然是非逻辑的呓语。面对类似现象,一些人将之归于专家被利益集团绑架,缺失社会责任感。或许如此吧,而我认为,这在更大程度上是某些精英的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养严重欠缺所致。
往前看一点,我们应该记得另一位名副其实的清华大学教授关于“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的观点。这种丧失法治精神的言论出自法学院教授的脑袋,我们只能找到一个原因,那就是文化素养的低下。
再往前,我们还听说过公众精英对廉价劳动力日渐稀缺的学问,他们认为应该放开第二胎政策,以继续维持所谓的“人口红利”。稍有文化素养的人都明白,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高素质的群体壮大,而这些精英们居然寄希望于单纯人口数量的延续。
精英观点往往代表着一种倾向,如果只是躲在象牙塔里喃喃自语也就罢了,一旦耐不住寂寞,想一展公众精英的歌喉,那么请做好自身的文化素养功课应该是不过分的要求。
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