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保证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当前,党中央正在全国深入开展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要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人民法院要根据形势需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变化,深入体察群众疾苦,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全面掌握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祉,公正司法,廉洁办案。
要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带着了解民情、摸准实情的真心,带着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诚心,带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实意“沉”下去,要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这也是人民法院走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法官“沉”不下去,问题就“浮”不上来,民意就掌握不到手中。法官只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上门问诊”,才能真正获得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到最真实的民情民意。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愿望和诉求,是人民法院改进工作作风的一面“镜子”。只有心挨得近,情才会交得深,问题才会找得准。法官离人民群众越近,对人民群众越尊重、越信任,人民群众也就越愿意讲真话、吐真言、谈问题、提意见,这样“沉”出来的良言良策,更有利于我们把自身问题摸透、把人民群众需求了解得更透。
要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法官的廉洁为民意识。作为法官,一定要规范言行举止,注重现代司法礼仪,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办案让人满意,做人让人敬佩”。要立足现实,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把工作当事业干,把群众当亲人看,确保各种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对当事人要耐心细致,做到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尽最大努力将每一起案件的审判做到公平公正,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要增强廉洁意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要管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做到廉洁自律,确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坚定立场,把权力用在加快发展、推进事业上,用在为民谋利、造福群众上。要做光明磊落之人,诚实厚道之人,与人为善之人,谦虚谨慎之人,自警自省之人。要洁身自好,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以实际行动做清正廉洁的模范。
要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心“忧”群众,胸怀苍生。要哀民生之多艰,念百姓之安危。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要让人民群众通过司法诉讼,从审判机关所审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公正,沐浴到温暖。要切实关注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谋福利,将群众从诉讼困境和矛盾纠纷中解脱出来,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解决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将司法为民、司法利民、司法便民落到实处。要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优先解决农民工维权、涉农等方面案件,增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要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与群众心贴心交流,同群众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其内心诉求。对涉及老、弱、病、残的群众要登门立案、巡回审判,到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作者 王成宏 系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院长)
·海南一中院:坚持司法为民 保障司法公正
·宝应法院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纪事
·天津高院十项举措加强司法为民
·陕西法院:传递司法为民正能量
·最高法: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提升司法公信
·河南新密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创新立案信访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