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国学课堂

张衡:愤然拒收金错刀

2013-08-13 14:31: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在文学、地理、绘画和物理、数学、气象、地震等方面,他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他位居东汉六大画家之首,是汉代四大赋家。他是中国七言诗鼻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十大官员。被后人尊为“科圣”。

张衡曾两度出任朝廷的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对他进行贿赂。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张衡虽然在年轻时就已才闻于世,但他却从无骄傲之心。张衡的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交接俗人,也不追求名利。大将军邓骘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多次召他前去一谈,他都不去。

后来张衡当了官,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很长时间得不到升迁。可他对此毫不在意,孜孜于钻研科学技术。大概是为了回答好心人的劝慰,他曾写了《应闲》一文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中说到,有的人劝他不要去钻研那些难而无用的技术,应该“卑体屈己,美言”以求多福。他回答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知之不博。”这两句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了他不慕势利而追求德智的高尚情操。他认为能不能得到高位是由命运决定的。这种想法于现代人来看是唯心主义。但张衡的落脚点却是在于认为对高位“求之无益”,智者是不去追求它的。反之,叫他去“卑体屈己”以求升官,他说这是“贪夫之所为”,自己是羞于为此的。

张衡所处的那个时代,朝廷的政治日渐腐败,宦官通过和外戚的斗争,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地方豪强也趁中央衰落之际猖獗起来。对这些腐败黑暗现象张衡都有过抗争。他曾向汉顺帝上书,揭露当时宦官为祸的现象,要皇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八柄不由天子”,请求皇帝“恩从上下,事依礼制”。对选拔人才的方法他也提出建议加以改革。在河间相任期时他还积极进行了抑制豪强的斗争。当时朝廷腐败,像张衡那样的个人的斗争已无济于事。就在他上书要皇帝警惕宦官不久,汉顺帝就下诏特许受封为列侯的宦官可以收养义子,继承爵位,使宦官获得了和贵族世家同样的世袭特权!此时张衡才明白,他反对宦官的斗争已没有意义了。所以,后来汉顺帝问他:当今天下所憎恨的是什么人?这时,在宦官们环视之下,他已无话可说,只好“诡对而出”。由此,他思想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晚年的诗赋里大量反映了这种情绪。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