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理论频道> 法律体系

平安中国建设 司法重心下移

2013-08-12 15:14: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党的十八大对依法治国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法院工作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人民法院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来,从点滴做起,从源头治理,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平安、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未雨绸缪,做好矛盾排查。新时期对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排查工作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收集广泛的社情民意,又要了解各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还要加大对特殊矛盾进行专项排查力度。对可能随时会引发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对多年上访、反复信访、缠纺的反复性矛盾要及时研究,重点防控,并强化应急性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治标治本,重视源头疏导。必须高度重视民生、民情、民意,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通过阳光司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在审判实践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收集基层意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同命不同价”等深层次的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促进将来在立法的高度予以彻底解决,力求取得治标治本、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罗地网,完善非诉机制。加强部门横向联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改变诉调对接“各自为政”现状,结合国情、市情,合理配置纠纷解决权能,支持纠纷解决逐步向社会回归、向基层回归,发展各种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机制,尤其是重点培育民间调解制度,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学合理的纠纷解决体系。这一体系好比天罗地网,让矛盾纠纷无以遁形。

    定分止争,改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宣传,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尤其是要养成诉讼风险意识、证据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学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法院工作的支持力度,尊重法院裁判,维护司法公信,改变当前“信访不信法”的风气,对于那些想通过“非正常访”来实现自己非法利益的群体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制裁。只有司法环境得以改善,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社情民意,司法重心下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司法作风,以社情民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司法重心下移,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五项能力”;深入推进立案信访窗口建设,不断创新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提升服务水平;依法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诉信访案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小额速裁和简易程序审理工作,缩短办案周期,为当事人减负;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与“两代一委”的联络沟通,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以公开促公正、增公信。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孟建柱:牢记使命为平安中国建设创造新业绩
·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夏秋社会治安整治
·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夏秋社会治安整治
·司法部: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周强:充分发挥军事法院职能作用 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吴爱英: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为建设平安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吴爱英: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为建设平安中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