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佛山禅城公安"一警多能"巡出平安好环境

2013-08-10 17:08: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250:70,这组对比数说的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日均刑事治安警情:两年前,日均警情250宗;现在,日均70宗。日均70宗警情可能在国内的一些地方并不算什么,甚至比这更低,但是在辖区面积仅154平方公里,拥有人口数达120万(其中流动人员60多万),摩托车保有量近40万部的禅城区来说,则是一个奇迹。

    《法制日报》记者在佛山采访时得知,能有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禅城区公安机关从2011年开始实行的“一警多能”大巡防。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轮岗、交流、培训、警种授权等多项举措,禅城的巡防警力实现了真正的“全警”职能:交警可以管治安案件,巡警、派出所警力可以处理交通违法,而且管起事来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向“懒猫”称号发起的“战役”

    禅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剑雄告诉记者,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区近年来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始终在高位徘徊,到2010年底,日均警情更是突破了250宗。

    “这其中既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等因素,也有区内警力不足、公安机关管控方式被动落后等诸多原因。”李剑雄说,被动挨打的静态管理模式在动态治安环境面前,遭遇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窘境:一方面公安民警加班加点,流血流汗;另一方面,群众评价却不高,更有群众将禅城民警比喻为“懒猫”,直接导致警队士气低落。

    2011年5月开始,禅城公安分局开始向“懒猫”称号发起攻击,“战役”的侧重点集中在路面巡防中的“见警率”和“管事率”。

    禅城警方首先扩大巡警进行街面武装巡防和打击抢劫、抢夺等路面犯罪的职能,仅保留便衣反扒队和巡防督导组,把巡警的主要力量摆放在路面。在每天上下班重点时段,巡警和交警均要全警上路,参与社会面巡防和交通管理工作,并科学布置警力,保证夜晚和白天平峰期各项工作开展。

    同时,全局所属派出所、机关科室和各勤务大队全部统一实施四班运作制,派出所值班民警采取动态接处警方式,没有警情则参与社会面巡逻,一旦发生警情,则就近快速处置。机关民警逢值班,19时30分至22时30分支援对口派出所进行路面巡防,周六、日则全天参与社会面巡防。

    “一警多能”提升路面“管事率”

    前述的巡防格局,各地公安机关都在这样做,那么禅城警方的大巡防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禅城公安分局副局长黄小龙介绍,2011年6月,禅城公安分局将机关科室15%的警力下放到基层,再抽调15%的警力到派出所工作锻炼,充实基层近百名警察。随后,又对交警、巡警、派出所和机关等警种的350余名民警进行交流轮岗。

    交流融合的不仅是各部门的民警,还有各警种之间的业务技能。为解决巡防警力不敢管事、不会管事等问题,与大巡防同时进行的还有全警大轮训:交警授课讲解发现辨别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机动车的技巧,以及交通指挥的各种手势;巡警讲解设卡查缉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刑侦办案部门讲解打击现行违法犯罪证据如何收集;法制部门讲解处置各类案(事)件的法律程序和法律依据。

    禅城公安分局的这种轮训方式实现了警种单打独斗不断向警种融合和“一警多能”转变。此外,该局还致力于打破警种职能限制,通过警种授权,使巡防民警能管事、管好事。

    记者在禅城街头看到,交警全部配枪上路执勤,并被赋予路面一般治安案件办理和打击机动车犯罪办案侦查权。同时,巡警、派出所和机关科室民警也被赋予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权。现在,凡是在禅城街头巡防的民警,发现现行犯罪要管,发现可疑人员会查,发现交通拥堵要疏,发现交通违法可罚。

    经统计,仅今年3月至5月,巡防民警就纠正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7000多宗,查扣非法车辆12000多部,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2300多名。

    高密度动态化巡防堵塞防范漏洞

    “两年来,大巡防警力从最初每天600人次增加到现在的1500人次,从最开始的交警、巡警担纲逐步拓展到全警种参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有效刑事治安警情的大幅下降:2011年较2010年下降两成,2012年较2011年更是大幅下降5成,至今年6月,禅城区日均警情控制在了70宗左右。”禅城公安分局副局长黄小龙说。

    “坏人是‘老鼠’,民警是‘猫’,到处都有抓老鼠的猫,老鼠还敢作奸犯科吗?”警察多了,坏人少了,大巡防让市民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高密度、动态化巡防堵塞了防范漏洞,斗殴、抢劫抢夺、盗窃汽车摩托车、公交车扒窃等警情迅速大幅下降,原本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飞抢案件在禅城几乎绝迹,盗窃摩托车案件从过去日均40多宗下降到现在日均10宗。由于警方反应速度大幅提升,绝大部分案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置,避免了轻微案件向恶性案件转化,禅城区命案发案下降7成,街面伤害警情下降6成多。

    大巡防实现了从最初的增加民警工作量,到警情下降释放警力的有效转变。记者在祖庙派出所采访时,一线民警说出了这样的感受:“以前,报警前台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是挤满了报案和办事的群众,通宵达旦值班接警。现在,我们值班晚上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小半径”警务责任区化解社区警情

    “现在,路面基本控制住了,下一步要把目标对准社区。我的目标是把日均警情控制在50宗左右。”李剑雄的信心源于禅城公安分局正在打造的230个”小半径“警务责任区。

    禅城公安分局公共关系科科长孙勇介绍,随着城市发展,社区面积大小、人口数量、管理难度不一等,导致出现社区民警承担的任务量不均等问题。他举例说,“2012年,禅城区专职社区民警缩减到124人,平均每人需对应服务1万名群众,而全区人口最多、治安状况最复杂的永新社区,人口总数近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两万多名,仅靠1名社区民警,就算全年不休息也忙不过来。”

    从3月起,禅城公安分局将全区12个派出所管辖的124个社区划分为230个警务责任区,全新打造“小半径”社区警务服务圈。一下子设了230个警务区,警力从哪里来?禅城公安巧妙做“乘法”:治安相对复杂的责任区由分管派出所所领导或社区中队领导担任;将派出所巡防中队合并到社区中队,社区中队及巡防中队的领导担任社区民警。

    这样做的结果是,社区中队的民警数量就由原来的120多人增到了320人,占到派出所总警力的43.6%。如今平均每个责任区管理实有人口约5000人,由1名社区民警负责,若干个警务责任区为一个片区,由原有社区和巡防中队领导协调片区工作。社区警务工作一改过去“粗放型”的工作模式,向精耕细作的“集约型”模式转变。

    以最早启动这项改革的试点单位石湾派出所为例,今年1至6月,该所做到了出警“零延误”,110有效警情、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7%和22%。在全区推广改革两个月来,全区110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4%。(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陈冬生 廖海飙)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广东佛山南海:探索立案大厅“自助式”服务
·广东佛山中院司法宣传:用阳光提亮司法色彩
·广东佛山广西南宁联合缴获毒品110千克
·广东佛山陈村派出所全面推进社区警务信息化
·广东佛山民警借助网络辟警民互动新渠道
·广东佛山里水镇三大平台重塑农村基层新架构

·广东佛山里水镇三大平台重塑农村基层新架构
·广东佛山禅城民警借助网络辟警民互动新渠道
·广东佛山施行少年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纪实
·广东佛山禅城全警大巡防压缩街面犯罪空间
·广东佛山:加快建设防洪 保安工程体系
·广东佛山:警营过“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