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青海湟源县法院践行宗旨 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

2013-08-09 16:24: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青海法制报 

    湟源县人民法院始建于1950年,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湟源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2006年以来,湟源县人民法院先后荣获 “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法院”五项全国荣誉及“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等数十项省、市、县荣誉。

    湟源县人民法院把“司法为民”作为审判宗旨,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渠道建设、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立案信访接待工作、改进审判作风、提升审判质效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了解诉讼、参与诉讼,加深了法官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有利于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促进了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于2010年4月开通了门户网站《湟源法院网》,网站设置有《法院概况》、《新闻中心》及《诉讼指南》等十个栏目19个子栏目,涵盖了法院建设及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翔实,极大拓展了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增加了司法审判的透明度,建立了司法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结合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有利时机,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法制图片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活动等形式,把法律送到农民家中,为农村营造一个“学法、懂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以“法律七进”方式积极参加法制宣传,利用节假日、重大活动日开展上街法制宣传活动,有效宣传了诉讼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了解诉讼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

    把立案、信访工作作为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的首要环节。针对以往立案庭拥挤、立案窗口狭窄、不方便群众诉讼的现状和实际,改造了立案大厅,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添置有便民箱、诉讼须知、饮水机、笔墨纸张等,接待、立案、收费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参加诉讼活动;设立导诉台,专人负责接待起诉或来访的群众。帮助联系办案部门和人员,依据法律规定解答问询、咨询,在导诉同时,实行首访责任制和判后答疑制,确保信访当事人及时得到满意答复;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和“天平热线”,开展法律咨询、发放诉讼指南、提示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加强案件巡回审判工作,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选择典型案件巡回办案、就地审理,方便群众诉讼、扩大办案效果;在全县146个村和7个社区全部建立便民诉讼联络员,使司法为民的触角延伸到全县每一个村社。

    认真开展“清积案、化信访”活动,积极推进“院长接访日”、“法院开放日”工作。坚持每天有一名院领导接访的同时,实行庭长陪同接访,配备接访记录人员和接访值勤法警;建立并完善办案提速机制,由立案庭依据审判流程管理的规定,对审限临近届满的案件,在审限届满前10天向有关部门和法官发出案件督办单,进行黄牌警告,督促尽快结案;积极探索建立庭前调解结案的速裁机制,制定《进一步加强立案调解工作的实施细则》,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且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由立案庭法官在立案审查期间先期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当即制作调解书予以结案,使案件不再进入诉讼程序,既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又减轻当事人诉累、尽快实现其权利;除人民法庭外,所有刑事案件、民商事案件、执行案件统一由立案庭按顺序直接分配,刑事案件、民商事案件做到排期开庭,通过对所有案件进行编号并直接分配到每名法官手中,避免了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前给法官打招呼等廉政问题,促进司法廉洁公正。

    院党组班子始终坚持团结和谐的队伍建设理念,深化“重教、严管、厚爱”方针,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审判作风。扎实深入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创先争优、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治庸治懒治散”、“躬下身子、立起公信”、“第三个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狠抓法院机关党的建设和法官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积极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十一五”期间,全院干警为出生地、贫困大学生、红十字会、地震灾区、湟源洪灾等累计捐献款物达九万余元,深入开展“四查四整治”活动,扎实开展“干部联点帮扶贫困户”、“党建联系点”、 “包百村、结千亲、惠万民”等活动,建立民情联系卡,把温暖送到了基层群众的心坎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总目标,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学习型法院为抓手,持之以恒地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专题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体现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精神风貌,全力打造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法官团体;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严禁”规定,通过作专题讲座、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片、撰写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心得等方式,教育法官心存公正,忠于法律,保持良知,恪守底线;强化对审判权、执行权、人财物管理使用的监督,重点抓好案件督查、质量评查工作,保持司法廉洁。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措施,提升办案质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西宁市法院系统各项审判业务指标和共性目标的综合考核中名列前三位,被评为“优秀达标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法官、书记员业绩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全体在职法官、书记员自参加法院工作至今的办案情况,并制作柱状图安装在大会议室,每季度更新相关数据;通过开展优秀法律文书评比活动,建立案件评估机制,鼓励案件即时清结等,鼓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和优秀法律文书评比活动,每年对评选出的优秀法律文书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法官提高法律文书质量;对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案件和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案件,全部提交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由集体严格把关;针对执行工作易出问题的环节,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湟源县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的暂行办法、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案件监督办法、执行款物管理制度等十几项制度,保证了执行工作的依法、规范、公正、高效,为扭转执行难问题奠定了基础。

    今后,湟源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完善司法为民措施,优化便民利民诉讼环境,服务全县工作大局,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青海湟源县召开铁路护路工作推进会
·青海湟源狠抓警务实战技能培训
·青海湟源县法院法制教育出新招
·青海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给力“平安湟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