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在发放执行款
“老城法庭来村里、地头开庭,方便了我们庄稼人,让我们少跑了多少路啊。他们讲理讲法清楚得跟明镜子一般,俺们都很爱听。”
“那事儿有时候疙瘩得跟一团乱麻一样,法官们都能想法儿给一丝一丝理出个头绪来,让人心服口服。”
“法庭为村里老人们撑腰,子女不养老人,法律不允许。他们苦口婆心讲法律、讲亲情、讲世理,直到让老年人过上安心的生活,好啊!”
……
走进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留福镇、大邢庄乡的村落,村民们对老城法庭的赞誉不绝于耳。几年来,老城法庭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400余件,成功调解1200余件,无一例被改判,无一例引起涉诉信访,受到当地群众和辖区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巡回审判便利了方圆百姓
老城法庭是沈丘县法院建院以来最早成立的基层法庭,辖老城镇、留福镇、大邢庄乡3个乡镇,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现有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各一人,人民陪审员6人。
该庭按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一是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诉讼。该庭在辖区设立了9个巡回审判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庭,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既是审判过程又是普法教育。二是认真开展法制宣传。该庭先后深入乡村、企业和学校开展法制宣传,为群众现场解决有关法律问题。三是注重调解,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的作用,不断拓展调解渠道,利用各个有利时机,积极进行调解。该庭连续7年的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到82.75%,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会法庭化矛盾纠纷于无声
从2009年开始,在辖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城法庭先后成立大邢庄乡社会法庭、留福镇社会法庭、老城镇社会法庭,聘请当地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志担任社会法官,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法庭的指导下,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参与下,积极参与基层各类纠纷的调处化解,有效地形成了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
孙李氏年迈多病,有两个儿子却无人赡养,党委、政府了解此事后,立即指派社会法庭和村委会介入调处。经了解,孙李氏的两个儿子均盖有两层小楼,却让孙李氏住在猪圈里。社会法官和村委会的人员对其两个儿子多次劝说,二人却执拗不听劝。社会法官向党委、政府汇报后,邀请老城法庭介入。经过共同努力,在法律威严和社会舆论面前,孙李氏的两个儿子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把老母亲接出,并订下协议,保证好好赡养老母亲。目前,孙李氏颐享天年,再无后顾之忧。
该案的成功化解,正是基层调解组织的“柔性”与人民法院的“刚性”有机结合的体现,也是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形成合力的体现。
几年来,社会法庭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辖区乡镇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等得以显著提高,社会满意度调查满意率逐年上升,上访率逐年下降,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在了基层,3个辖区乡镇的综合治理工作均位居全县前列,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省高级法院、周口市中级法院领导多次到老城法庭社会法庭视察检查工作,均给予好评。其中留福镇社会法庭、大邢庄乡社会法庭负责人连续三年被周口市中级法院授予“优秀社会法官”荣誉称号。老城法庭的群众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在全市基层政法单位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前列。
融入地方为党委政府解忧
老城法庭根据辖区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的特点,坚持以服务新型城镇、构建地方和谐、践行司法为民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和延伸法庭工作,始终把替党委、政府分忧、替企业解难作为重头戏来唱,以有利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为出发点,主动参与辖区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多次为辖区的发展和稳定出谋划策,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法律帮助和建议。
今年3月,沈丘县法院院长王晓红到留福镇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该镇居民梁某与其叔因琐事发生斗殴,梁某经常到政府上访,造成不良影响。老城法庭法官随即找到梁某,晓之以理,喻之以法,告知其应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官的耐心说服下,梁某到法庭立案。老城法庭立即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社会法庭、村民委员会等,多方调解,最终使梁某与其叔握手言和,做到了案结事了,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7年来,老城法庭连年被县法院评为先进集体,被周口市中级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干警一人被省高级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两人次被周口市中级法院评为优秀法官、优秀调解能手,优秀党员、县优秀政法干警等。
老城法庭在荣誉面前不止步,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抓住工作重点,分析重点中的难点,不断研究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树立了新时期法官、法院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