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在中国国际动漫节上
如何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如何将法制宣传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如何培育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与敬畏?“六五”普法以来,浙江省着力探索普法教育与法治文化的结合,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资源,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实实在在将法律融入社会和百姓的生活。
坐在普法茶楼,听“阿普”讲法制故事,看法制文艺演出……在浙江省百姓心中,法制宣传教育不再呆板单一,枯燥的法律条文被演绎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或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又或是一场场有趣的实践体验。借文化力,打法治牌,在浙江,法治文化如同涓涓细流影响并融入公民日常行为中,不断累积并绽放正能量。
结合文创产业 普法“润物无声”
胸前印着天平的“阿普”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独角兽,它是杭州西湖区小朋友们眼中的普法大明星。为更好地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2005年,西湖区司法局公开征集普法卡通形象,吸引了29所中小学校的5万多名师生参与创作,最终从4万余幅作品中选出了如今的“阿普”。
“阿普”现在已被广泛地运用在西湖区的各类法制宣传活动中。2007年,以“阿普”为主角的法制动漫短片还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法制动漫作品优秀奖。西湖区司法局还制作了普法主题曲和“阿普”漫画书系列,“阿普说宪法”、“阿普的幸福生活”等动漫情景剧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利用动漫卡通人物开展法制教育,将法治元素与文化创意进行融合,这样的普法方式在浙江省已广为推行,并衍生出“法治文创”行业。去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前一天,西湖法治文创中心正式成立,此后屡推佳作,动漫版的《武林外传》讲的是依法纳税的小故事,“阿普”也在系列动画片中频频出镜……中心负责人说,法治文创的特点就是“贴着法治的牌,藏着创意的芯”,通过研发创作各种充满创意的法治文创作品,策划相关法制宣传活动,来普及传播法律常识,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文创行业的产生,凸显了浙江省法制宣传教育从灌输式向渗透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从‘小普法’向‘大普法’的转变。”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陈钟说,近年来浙江省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拓展阵地、丰富作品、优化载体、创新形式,形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使法制宣传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浸润心田。
近年来,浙江省司法厅、省普法办积极搭建法治文化创建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宁波市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意见;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文化创意园资源,成立法治文创工作室,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创意活动,受到司法部领导高度肯定。
去年下半年,浙江省司法厅还与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全省民间法治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大赛”,收到书画、水晶、剪纸等各类高水准的法治作品400余件,推动了法制宣传与浙江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
此外,浙江省司法厅还承办了第九届全国法制动漫大赛。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制类动画、漫画作品近4000幅。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评价本届大赛是参赛范围最广、作品数量最多、创意最新、质量最高的一次。大赛还与中国国际动漫节对接,将全国法制动漫作品征集活动列为中国国际动漫节活动重要内容,在动漫节期间举行了专场活动和动漫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论坛。日前,第十届全国法制动漫大赛也正式启动,并落户浙江省。
打造宣教基地 边休闲边学法
在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大摆渡口,坐落着一座沈家本纪念馆。
沈家本是近代中国著名法学家、法制改革家和法律思想家,被誉为中国法制现代化之父。临水而建的沈家本纪念馆保留着江南清代建筑的典型风格。纪念馆内以文字、图像、实物、雕塑、模型、视听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将法学泰斗的生平业绩娓娓道来,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了解我国法制文明进步的轨迹。如今,沈家本纪念馆已成为了湖州法学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湖州市的法制教育基地。
类似的法制教育基地遍布浙江省,其中省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已有32家。这些基地采取集中教育、现身说法、团体参观等多种方式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促使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养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浙江省各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培育法治文化,积极打造法治文化精品项目和品牌,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蓬勃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12月6日,“钱江新城法治汇·法治文化体验园”揭牌仪式在杭州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广场举行。“体验式学法”这一全新理念的融入,使得钱江新城成为一片充满浓浓法治氛围的天地。孩子们可以在DO都城少年法治体验点体验法庭审理案件过程,或是“客串”民警出一次现场,真切体会法律的神圣与威严。市民们也可以趁周末闲暇,到杭州图书馆开设的市民法治讲坛听律师讲解法律知识。
杭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徐前介绍:“钱江新城汇集了一批政府机关、高端企业、市民服务场所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如何针对这几个群体开展普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希望在这里建起一个开展法制宣传,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丰富市民法治体验、提升城市法治品质的综合性平台。”
由此,“法治汇”应运而生。目前,这个项目初步启动了46个“漂流书亭”阅读点,以及法言法语道旗展、行政服务中心法宣点、杭图法律图书展阅区、市民法治讲坛等15个宣传体验点,每个点都以“钱江新城法治汇”logo为统一标识,让各类普法对象感受到法治文化的浓厚气息。
普法茶楼、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区……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法治文化宣传基地257个,将原本呆板的法律宣传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方式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杭州拱墅区在运河边打造运河法治文化茶楼,不但大厅里摆挂着书法名家撰写的法言法语、法律用语灯谜、法律知识电子触摸屏,连服务员递上的纸巾、茶杯上都书写着法律宣传诗文。而洞头县巧妙地将法律的刚性和公园的柔美结合起来,将城区中心的老公园改造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设置了法制文化长廊、普法宣传栏、法制灯谜牌、法制人物雕塑等,以丰富的形式让市民在游玩过程中增长法律知识。
法治文化节目 群众喜闻乐见
8月1日晚上7点半,玉环玉城街道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浙江电视台《流动大舞台》栏目组来到玉城街道,用一场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演出,为父老乡亲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法治文化大餐。
现场400个座位座无虚席,周围也挤满前来观看演出的群众。玉环司法局选送的节目是小品《教训》,讲述主人公在拆迁工作中,从不了解法律和政策一味做“钉子户”到配合拆迁工作、最终住上新屋的故事。节目风趣感人,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今年以来,浙江省司法厅借力浙江电视台,着力打造了《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浙江行》栏目,使法治文化节目跟着栏目组的舞台车走进宁波鄞州、海宁、衢州柯城等地,先后演出60余场次,还于每周日如期在电视上与全省观众见面。
今年3月,另一档普法节目《新闻深呼吸———法治关注》也在改版后重现荧屏。节目围绕时下最热门的法治话题,通过律师、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的视角进行法律深层次剖析。《微信里的秘密》《“三改一拆”怎样拆出美丽家园》《7月新法速读》 等多期节目在播出后都成为法律界人士热议的话题。
如今,浙江省百姓打开电视,能看到不少普法类节目。杭州、湖州、宁波等地与电视台联合打造“老娘舅”人民调解工作的电视节目,在镜头前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各类矛盾,并进行法制宣传,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河南焦作解放法院视频普法进军营
·司法部普法办举办"法律进机关"专场推进活动
·[视频]北京月坛街道开展夏日普法活动
·[视频]广东: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重点
·成都温江打造精品普法阵地
·北京市“六五”普法中期抽查工作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