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上海普陀交警一中队在工作中多次查获一名用残疾车非法载客的男子,他叫黄国轩。因为他对民警的执法非常抵触,一中队特地上门到老黄家走访。看到警察上门,老黄既意外又有些感动,他和一中队民警谈到了家里的苦,谈到了对独女黄瑾的希望,谈到了用残疾车拉客只为给女儿攒点学费……从那时起,一中队开始与老黄一家结成了帮困助残对子,开始了一条长达14年的爱心助残助学路。储蓄罐的温情
每个走进一中队队部的人,都能看到一个大大的透明箱子,这就是为小黄瑾准备的“储蓄罐”。
今天小刘过生日给兄弟们买了蛋糕,会随手在储蓄罐里“添一笔”,那是小黄瑾的一份;明天老李要嫁女儿分发喜糖,也会往储蓄罐里派个“小红包”,那是和小黄瑾分享喜悦;踏上新岗位的老领导回来看看,总不会忘记往储蓄罐里塞上一份自己的心意……
从满到空,又从空到满,这个储蓄罐帮老黄一家装上了空调,添置了电视、电脑,也解决了小黄瑾一年又一年的学费和午餐费。一路成长的相伴
14年,对一支队伍的成长而言可能很短,但对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成长却很长。14年里,最让全体一中队民警欣慰且自豪的,是他们陪伴着小黄瑾和她的家人一路走来,看着当年的小女孩变成了如今的大姑娘。14年里,一中队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爱心之举也传了一次又一次。
2009年3月,现任一中队指导员的蒋玮到队部报到。在工作交接之后,前任指导员特意谈到了小黄瑾,谈到了中队当年对老黄家的承诺。“从今天开始,我就把这个女儿正式交给你了!”
“一中队的女儿”,蒋玮对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领会到深意的这句话渐渐有了深刻的感受——每年的年夜饭,中队同志们总会为老黄一家留个位置;每次节日慰问,总会有同志说到,别忘了留一份给我们的“女儿”;每次开学前,无论刮风下雨,一中队领导总会将新一年的学费和学习用品送到老黄手中,14年来从未中断……
2011年夏天,小黄瑾如愿考取了大学,她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一中队的警察“爸爸”们。去大学报到那天,一中队领导代表全体民警来到老黄家,亲自开车把小黄瑾从家里接出,还把为她准备好的衣服、被褥、台灯、电脑一起送到学校安置好。还记得那天,周围邻居都说:“老黄,怎么像嫁女儿呀?”的确,小黄瑾就是一中队的女儿,这是警察“爸爸”们用爱心共同浇灌成长起来的一棵小树苗。 真情的传递
一中队对小黄瑾的帮助,也改变了老黄一家对公安民警的态度。
世博会期间,老黄全家人都积极报名当上了志愿者。老黄的想法很淳朴:“平时一中队这么帮助我,现在世博这么忙,我们当志愿者也算尽点绵薄之力。再说过去载人拉客,对周边道路熟悉,应该能帮的上。”同样是烈日曝晒、风雨侵袭,过去载人拉客赚钱,现在无偿志愿服务,老黄的感受却是大有不同。还有什么比被认可、被需要更值得自豪的呢?
春去秋来,小黄瑾没有辜负一中队14年来对她的期盼。马上大三的小黄瑾不仅品学兼优,拿到了二等奖学金,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校的老师都鼓励她大四的时候去报考研究生,可她心里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毕业以后报考公安专科学校,像她的“爸爸”们一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年复一年,老黄一家的生活慢慢得到改善。一中队每一次钱物的捐赠,他都一笔一画记了下来。老黄心里明白,这一分一角,都是一中队民警自掏腰包捐助的。每次和邻居聊起女儿,他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上海普陀交警“拉网式”整治“五类车”
·上海普陀:“梯控”技术巧解“群租”难题
·上海普陀区法院诉调对接进社区
·上海普陀区检察院立足职能促和谐
·上海检察院推广普陀区检察院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