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安徽高温酷暑,但是,刚刚过去的周末,合肥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苏黎明依然冒着酷暑从城区赶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合肥滨湖明珠社区“律师法律诊所”,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像苏律师一样,在安徽省每个社区、行政村基本上都有一位社区律师,每周都会到社区、乡村“坐堂问诊”或“登门巡访”,免费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将法律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家门口,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前沿。
自全面推行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法律服务工作以来,仅仅一年多时间,安徽共有506家律师事务所2382人参加进社区工作,活动覆盖1538个社区和大多数的行政村,走访群众两万余户,解答法律咨询15余万人次,调解纠纷近万起,提供法律援助5000多件。
开展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是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展现社会律师社会责任的平台,萌芽于淮南市的“法律诊所”,通过在合肥等地试点,从去年起在安徽全省推行,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正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建立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工作长效机制,把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打造成安徽律师乃至司法行政系统走群众路线、交群众朋友、解群众之忧的快速通道。
在开展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工作中,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定下一个硬指标:一个社区一名律师,每个乡村至少有一位律师“巡诊”。派出律师到社区乡村开展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需与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签订律师免费法律服务协议,建立完善相关工作管理制度,实行服务内容、人员、时间“三固定”。安徽省司法厅和律师协会要求,社区律师要相对固定,坐堂或巡访每周要固定在社区工作半天或一天,即使较远的乡村每月也要有至少两个半天时间。在内容上,社区律师要“六必做”,即提供法律咨询,采取“坐堂问诊”和“登门巡访”相结合的方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通过举办法制宣传和法制讲座等活动,增强居民法律意识;提供法律援助,代为申请法律援助,依法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积极参与涉法纠纷调处,引导当事人依法正确表达利益诉求;协助基层管理,协助修订、完善社区规章制度,为社区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意见;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此外,还有协助司法所、社居委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
安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孙建新说,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搭建了律师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工作平台,拉近了律师与群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满足基层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提升了律师的形象,实现了双赢。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实践,对于增强律师社会责任意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多来,安徽广大社区(乡村)律师深入社区(乡村)解答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调解疑难案件、走访贫困户、帮助社区化解矛盾纠纷,在增强社区群众法治观念、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有效服务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项便民、利民、惠民的做法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可。宣城、马鞍山等地积极为律师进社区进乡村争取了经费保障,铜陵将律师进社区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法律服务项目。更重要的是,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纷纷为“律师法律诊所”提供办公场地,建立律师工作室,购置办公设施,统一制作工作标识、制度,印制宣传材料等,保证办公有场所、办事有经费,为律师开展工作提供便利。阜阳市颍泉区红旗社区负责人张欣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律师”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帮助社区解决了难题。他们用法律为社区工作“校短量长”,编织起社区工作的法律服务网,强化了群众法制观念,对接了群众法律需求,发挥了“宣传员、参谋员、调解员、服务员”的作用。
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说,律师进社区进乡村,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为社会管理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在实现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保障,创新内容和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提升律师服务质量,把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打造成安徽律师的公益品牌。(记者李光明)
·安徽合肥铁警破获特大制贩假证案
·安徽合肥:“一线为民工作法”倾心解民忧
·安徽合肥:7月1日起可办异地护照申请
·吴一心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安徽合肥举行
·安徽合肥检察官揭秘新型传销组织趋向
·安徽合肥侦破系列飞车抢夺案件
·安徽合肥侦破系列飞车抢夺案件
·安徽合肥:13名嫌疑人涉嫌寻衅滋事被批捕
·安徽合肥:“一个号码找政府”的效应
·安徽合肥:制度温情照亮失足少年路
·安徽合肥交警部署高考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
·安徽合肥:特别的队伍走上交通劝导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