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话题

国产奶粉当自强

2013-08-08 14:29: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国家发改委7日宣布,合生元、美赞臣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遭罚的奶粉企业基本上为外资品牌。

自2008年我国国产毒奶粉丑闻爆发之后,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指数跌至冰点,开始非常依赖国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外资奶粉品牌几乎占到了销售总量的半壁江山,这种销售总量的剧增带来的便是定价权的随意与霸道。国人越贵越好的心理正好被进口品牌包括部分本国进口奶粉企业利用。6月27日,作为国产超高端奶粉品牌,合生元最先承认接受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此后众多高端奶粉品牌相继浮出水面。这意味着九部委联手整顿国内奶粉企业之后,政府对于进口奶粉的整治工作也已正式开始。而发改委这次调查,主要针对这些企业频繁涨价和所售奶粉价格虚高情况。尽管调查在6月已经启动,但恰逢恒天然肉毒杆菌门爆发,使得洋奶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高额利润与良好品质之间显然未能成正比。

“肉毒杆菌”问题曝光以来,恒天然集团在处理过程中遮遮掩掩的行为,引发了奶粉企业的连锁反应。为了避免惹祸上身,奶粉企业们纷纷与“恒天然”甚至是“新西兰”划清了界限。在2012年中国销量排名前十的奶粉品牌中,除了已经明确需要召回的品牌,其他多数品牌均在官网显著位置贴出声明表态,“没有使用来自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在涉事的几家奶粉企业中,雅培的谎言不攻自破,被证实为正是最后一家要求保密的企业。睁眼睛说瞎话成为了一些企业的一大特色,一边言之凿凿自己并非那家要求保密的客户,另一方面却被当众拆穿谎言。在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任何想要隐瞒或拖延的想法都是极不理智的,只会造成更大的不信任。包括那些急于撇清关系的企业,指不定在哪天便被证实奶源同样来自恒天然。有数据统计称,中国有70%的进口奶粉都来源于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你也没用,他也没用,难道这些奶粉都平白消失了?建立信任不容易,但要毁掉信任却是朝夕间的事,尤其在婴幼儿食品这种舆论相当敏感的领域。

政府出手整治乳制品行业,恰逢洋奶粉遭遇信任危机,无疑给国产奶粉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但这显然不能依靠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别人的危机发生,说着“没有使用恒天然乳清蛋白粉”这种自证清白的话。毕竟如今遭受危机的只是新西兰的奶粉,在奶粉选择如此之多、如此之广的今天,想要购买其他产地奶粉也是同样容易的事情。同时,对于奶企是否涉及垄断,现实中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与质疑。婴儿配方奶粉,国内市场上一直都有大量的品牌参与竞争,哪家奶粉商都不可能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将价格上涨归咎为垄断行为,被质疑为其实是粗鲁干扰奶粉行业的市场运作。从某种角度说,洋奶粉的价格敢于一年四涨的真正推手是消费者对其的高度信任。无论如何,高额垄断罚单恐怕不会经常重演。国产奶粉能不能抓住翻盘的机会,关键在于能不能在消费者心中重建信心。不论外资奶粉还是国产奶粉,品牌的树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些许不慎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信任损失。想要收回失地,国产奶粉只能用实力说话。国货当自强,靠的自然不能是对别人一朝失利的隔岸观火。

洪 丹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