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宁街头巷尾有LED的地方都在滚动播放着“城乡防控日”的宣传标语;烈日下,志愿者队伍在劝导交通;民警、社区保安等力量,在开展有针对性的合围式清查行动;多个警务室里也在开展各类群众进警营的活动。记者跟着“大部队”,感受着海宁城乡防控的“立体式”,平安建设的“智能化”。
从今年5月开始,每月6日都是海宁的“城乡防控日”,这在全国还是首创。由海宁市委政法委牵头,全市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居民群众开展了各类防范、排查、设防等活动。
海洲派出所成园警务室位于居民区,“门脸”不大,走进去却别有洞天。一个客厅、一间卧室、一个厨房,一瞬间会感觉自己走进了居民家里。民警宋杰介绍说,这里是一个小型模拟家庭,最关键的是在各处安装了技防装置,例如在厨房的烟雾感应器、气体泄漏感应器;在客厅窗户上的窗磁报警器;在卧室里的红外线探测器等等。
宋杰一边解说,一边向大家演示,他刚打开窗,急促的报警声就响了。来参观的群众啧啧称赞:“这个灵的,小偷一听声音肯定吓跑了。”
走出“居民家”,隔壁是室外防范展厅,这里有个“小偷”正在爬落水管。一个小朋友看着扑哧笑了:“好逼真啊!警察叔叔,怎么才能防小偷呢?”宋杰耐心地给大家讲解。
长安老庄派出所位于城郊接合部,罗明忠等村民正在警务室大厅里看微电影。警务室里共有5部宣传安全防范的微电影,轮换播放着,这些片子都是由警务室社区民警和辖区大学生合作完成的。董建祖负责提供由真实案例改编的剧本。
看完片子,罗明忠跑到警务室里的另一间屋子喊孙子:“走,咱们回家了。”原来,为了方便群众,警务室里特地开辟了一个房间给孩子们。罗明忠说,村民或者外来务工者,有时候要出去买个菜或者办点事,都会把孩子临时“寄存”在这儿,由民警帮忙看管下,他们也放心。罗明忠5岁的小孙子就是来找小伙伴玩的。等孙子的空当,他就和其他村民看起了微电影。
当天,海宁市公安局接报刑事警情环比下降30%,接报治安警情环比下降20%。有人感慨这是“城乡防控日”的功劳,但事实上,海宁正在努力把每天都打造成如此。这也是昨日记者和大部分群众最真实的感受:海宁的“铜墙铁壁”很厉害,因为海宁走出了一条城乡防控的新路子,将最新科技手段植入打防实战,实现了治安防控由人工到智能的转型升级。 (记者 沈洁琼 通讯员 徐卉婷)
·浙江海宁法官为新居民子女上法制教育课
·浙江海宁法院许村法庭重新“开张
·浙江海宁:每月开展一次“城乡防控日”活动
·浙江海宁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浙江海宁法院对“黑诊所”进行集中执行
·浙江海宁市公安局民警“挂彩”后制伏想自残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