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法
基层公安机关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纠纷类警情占很大比例。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矛盾升级、冲突加剧,甚至引发当事人上访。今年以来,河南省淇县公安局卫都派出所总结运用“五步走”调解法,妥善处理纠纷类警情,受到辖区群众的赞誉。
站正第一步:公平公正筑根基,言行举止有分寸
公平公正在执法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接处警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和民警握一次手、递一支烟,都可能会让另一方感觉 “对方和民警熟悉,关系不一般”。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就会始终感觉民警处理不公正,进而导致对民警的处理结果不服气。特别是在民工讨薪类、债务纠纷类等警情处理过程中,民警尤其要把握好言行分寸,切不可有和某一方过于亲密的举动。
踏好第二步:规范执法提公信,不怕群众挑毛病
民警在执勤执法中的一点不规范之处,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炒作的热点。在接处警中,民警曾遇到过声称“执法不公就上访”、“电视台有人,找记者曝光”、“给你网上公布”的群众。对此,民警在处警中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和当事人针锋相对,要“重疏不重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走实第三步:真诚关怀增感情,审时度势造“人场”
任何群众都是可以沟通的,再冷漠的群众也会有温情的一面。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民警在处理纠纷类警情时,在感情上对待群众真诚友善,视不同情况和不同当事人,民警适当扮演“邻家大哥”、“傻实在”等角色,让矛盾双方感觉到民警的真诚、善良与敦厚。面对说话生硬刻薄、故意刁难民警的群众,处警民警要嘘寒问暖,生活上、工作上的几句家常话,即可融化坚冰、磨平棱角;几句夸赞和欣赏,即让纠纷双方各自退让,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巧迈第四步:抓住弱点“打七寸”,冷静分析寻突破
民警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一定要坚信,任何矛盾纠纷最终都会有解决办法,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有人报警是为了讨债、要钱,有人报警是为了出口气,有人报警是因为邻里纠纷、婚姻不顺。民警面对不同警情,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利用不同的当事人喜欢的说话、处事方式巧妙调解。
行稳第五步:婆婆嘴、跑跑腿,及时回访赢民心
当场调处的纠纷虽小,但也应该及时回访,特别是那些长期积累的矛盾纠纷极易反复。对此,卫都派出所民警及时做好回访工作,通过有效回访不断固化纠纷调处成果,避免了矛盾纠纷反复发生和升级,真正达到最终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牛合保 贾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