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叮叮当……”听到清脆的马铃声响起,住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农牧民走出家门,迎接他们最喜欢的马背上的“流动警务室”。
和静县牧区点多、线长、面广,牧民居住分散,并且随季节性流动迁移,山路崎岖难行,民警下村办案或出警,远的来回要两三天时间,从一户牧民家到另一户牧民家骑马要走三四个小时,而牧民因抢占草场等原因很容易发生矛盾纠纷。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和静县公安局因地制宜,在牧区“五乡一镇”组建了“流动警务室”,成为组织和发动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治安防范、开展法制宣传和治安巡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联系牧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和静县公安局克尔古提派出所辖区的3个村庄、千余名牧民一直在不通柏油路的深山中生活。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克尔古提派出所走出了一条适应牧区的特别通道,马成了与民警们朝夕相伴的无言战友。“流动警务室”的特点是随马而动,时间长了,在一天见不到几个来客的牧民心中,马背上鲜红的旗帜、两个醒目的红箱子就成了派出所的象征。箱子里有法制书籍、禁毒宣传资料、农村防火挂图、人口登记本,也有为当地牧民办好的各种证件。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不仅有成群的牛羊,还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进入夏季后,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寻机猎捕野生动物或偷盗牲畜;同时,部分牧民喜欢聚在一块儿喝酒,容易引发打架斗殴。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巴音布鲁克派出所成立了法制小分队,民警每天骑马前往牧场,深入牧民家中宣传法律法规和草原防火知识,并对经常酗酒的闲散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今年以来,和静县公安局通过“流动警务室”为牧民办理和送达居民身份证85个、户口簿26本,发放禁毒挂图和防火宣传资料80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8起,避免了1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现了矛盾纠纷100%化解在牧区的目标。(记者 朱祥明)
·新疆和静县公安局为基层所队配备20辆巡逻车
·新疆和静县司法局积极回复“特别家书”
·新疆和静:特派员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
·新疆和静投入2143万元致力改善乡村卫生医疗
·新疆和静公安“造血工程”架起脱贫致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