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大普法”工作格局,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成为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广大普法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干部,集合近年来广元普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深化广元“大政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大普法”工作格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大政法”孕育“大普法”工作理念
据笔者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广元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调解组织5981个,从2011年广元政法委不断深化“大政法”理念以来,全市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5985件,调解62714件,调解成功58324件,调处率为95%,调处成功率93%,全市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同比下降53%。实践结果证明,“大政法”作为一种工作理念、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能最大限度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协作联动、优化服务,不断满足新时期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期待和需求,在完善全市政法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城市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不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
广元“大政法”理念同时启发孕育出了广元“大普法”理念,“兴良好法治环境、创建省级法治城市、开展千场法制宣传进基层活动”等普法工作纳入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的重要工作。2012年4月,广元成功创办《法在身边》电视普法专栏,同年9月,广元拉开“千场法制宣传进基层”法治文艺巡演活动序幕。今年,在广元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省法建领导办公室决定,从9月份开始,在全省开展“法制宣传进万家.天府行”文艺巡演活动。
通过调查统计,从2012年广元不断深化“大普法”理念以来,全市播放电视普法专栏节目150多期,开展法治文艺汇演130多场,法制赶场360多场,法制讲座2500多场,送法到村社1600多场,普法教育受众近300万人次,法治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实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域覆盖。“党政领导、普法部门指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已经在广元初步形成,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广元法制宣传工作也被省委、省政府、省司法厅、省法建办多次通报表彰。
深化“大普法”工作格局的思考与建议
坚持全域覆盖,开展“全民普法大宣讲”活动。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互动,分行业、分系统、分区域负责,条块结合开展“全民普法大宣讲”,真正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员参与、全域覆盖。一是按照属地负责原则开展普法大宣讲。市、县(区)成立普法宣讲团,市、县(区)级部门、单位和乡(镇)成立普法宣讲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普法大宣讲。要有针对性的深入到重点工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二是在重点领域开展普法大宣讲。各级领导干部要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定期举办法制专题学习,市、县(区)党委中心组每年要聘请知名法学专家教授集中开展法制专题讲座,各级党校要把法律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干部主体班培训课程;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在校全体学生上法制课,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三是围绕服务对象开展普法大宣讲。市、县(区)各级各部门各乡镇每年要组织单位干部到自己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开展集中学法活动,市、县(区)行政执法部门要对所有执法人员集中开展执法专题培训,市、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挂包帮”和定点帮扶活动,定期到联系乡镇和村(社)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全市所有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结合“法律顾问进万村”活动,定期到顾问村(社)或顾问单位、顾问企业开展集中法制宣讲活动,形成强大的普法宣传声势。
搭建互动平台,开展“法治广元大家谈”活动。积极搭建平台,让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法治广元”建设中来,组织一系列“法治广元大家谈”活动载体,扩大群众参与度,提高普法教育的宣传面,增强法治建设的影响力。一是开展“法治广元大讨论”活动。围绕法治城市建设,深入各行各业广泛征集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采取市民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案说法”;围绕文明城市、城乡环境、缓堵保畅、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法制宣传;各村(社区)要组织群众开展“做守法广元人、建法治广元城”学习大讨论,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二是利用普法“三个宣传平台”,让法制宣传走进市民生活。通过建立市、县(区)电视普法访谈节目,通过以案说法、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等形式,让电视观众受到法的教育;建好网络普法专栏;办好手机短信普法服务平台,定期为广大市民发放普法短信,回答市民手机短信法律咨询。三是开通市、县(区)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受来电来信咨询,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法律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面对面的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考试、有奖法律知识问答、技法技能大练兵、发放法律知识调查问卷等活动,提高市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有效整合资源,开展“法治文化大传播”活动。先进的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更离不了法治文化的培育和熏陶。一是利用我市民间、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文艺演出,让身边人演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单位、进乡镇、进新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进园区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批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道、法治文化新村、法治文化农家大院等,让广大群众在法治文化熏陶中感悟法理。三是大力开展法治文化音像传播活动,利用各类电子显示屏插播法制宣传内容,结合农村通村广播和公益电影放映,在通村广播宣传中按旬开辟“普法园地”,让法治声音响彻女皇故里。四是组织文艺人才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创作开发一些法治动漫、影视作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展示法治建设成就;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法治典型,选载一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法治理论研究的法治文章和生动图片加强宣传,真正让法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突出普法实效,开展“依法治理大实践”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在于执行和落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进步。实现伟大中国梦,法治建设是保障。只有通过依法治理大实践活动,法治精神才能落到实处。一是坚持普治结合,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通过执法大检查、执法业务大培训、突出问题大治理等活动,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等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执法检查和调研,执法满意度测评,发放群众调查问卷,设立执法开放日等形式,提高群众对普法依法治理的满意度。二是开展基层“法治细胞”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示范单位”、“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发挥“法治细胞”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抓好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化、法制读物、法治影视进校园,通过法治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演讲比赛、法制主题班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法治征文评选、组织学生进行法制宣传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四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法治人物、法治事件评选活动,塑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法先锋和守法楷模,展示一批维护公平正义、有地方特色的法治事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北京市“六五”普法中期抽查工作正式启动
·江苏句容:百余农村法治文化候车亭成普法新风景
·广东检查六五普法中期工作
·江苏泰州市“六五”普法工作掠影
·北京西城区司法局不断创新普法途径和手段
·全国普法办启动六五普法媒体基层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