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闭会期间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的课题。从“人大代表之家”到人大代表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制度的建立,江苏省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创新载体建设的路上。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从5月10日起开展的“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短短一个多月间,该市7名全国人大代表、47名省级人大代表、434名市级人大代表、1977名县级人大代表、7548名乡级人大代表,自上而下,五级万名人大代表联动,回选区、见选民、述己职、听民声、解民忧、维民利。
代表们重点围绕“提出一条有价值建议,提供一个招商引资信息,参加一次述职活动,办理一件公益实事”等要求,积极当好宣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反映民情民意的调查员、维护群众利益的服务员、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的调解员。
活动中,许多代表一方面尽己所能济贫助困送服务,如企业界代表送项目、送岗位,科教界代表送书、送教、送戏、送科技,司法界代表将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农村基层代表田间地头讲解农作物防病等等。
另一方面,体察民情为民请命提建议,把为民排忧解难作为履行代表职务的着眼点。清河区人大代表潘虹是一名律师,她在活动中多次深入选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民解难,设立爱心助困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开展的“520”(我爱你)法律援助活动,帮助了两名特困户,办理了3件法律援助案件;她还走访慰问了48户选区群众,现在群众有了法律方面的困难就上门找她。
倾听群众诉求,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代表回选区的一项重要职责。淮安区宋集乡群众就医靠近涟水医院,但费用报销不能享受同城待遇,反映多年也没解决。淮安市人大代表、淮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一峰在座谈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协调,3天内卫生局出台了宋集乡群众看病报销同城同等政策。
同时,各级人大对代表们通过走访选民,联系群众,收集到大量与群众生活相关的建议和意见,等同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做到急事即办,特事特办。清河、清浦两区代表收集了近20项涉及道路破损、交通管理、小区物管、污水治理等与市级管理权限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集相关部门交办,要求10日内办理,随后又对此组织督促检查,目前这些建议已基本办理完结。
据了解,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共开展宣讲1687场次,听讲群众达58842人;召开座谈会1958次;8216名代表向选民进行了述职,代表们为群众开办讲座932次,送医送药3586件次,共为民办实事4614件,帮扶资金达1422万元,提交建议意见达4976件。
“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代表履职形式的积极创新,是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是加强对代表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探索,是淮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高履职能力和提升形象的极好平台。”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洪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