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五个故事

2013-08-05 16:40: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3知其难而为之,不换思想就换位置

    ——行政审批机构调整,触碰利益“雷区”

    简政放权,集中审批,涉及到人员、利益、权力、思想调整,开始许多人并不理解

    “我们是知其难为而为之,最后还是干成了。”上海晨光文具公司副总裁丁一新说,当时还准备了一个租仓房的备选方案,看来是用不上了。

    仅87个工作日,晨光公司立体自动仓库项目就批了下来,5月底竣工,目前正在试运行。

    “这在以往根本不可能。”丁一新说:“这意味着我们能赶上7至9月份的大学汛。政府审批快几天,企业就收获了一季!”

    同样感受奉贤行政审批提速的,还有国药集团上海奉贤基地开发办主任陈华弟。

    国药奉贤项目总投资40亿元。“按照常规,审批需540天—560天,我们只用了240天。”正在调试生产线的陈华弟颇兴奋,“大大小小敲了138个章,有一天能敲15个章,效率高啊。”

    这得益于奉贤区行政审批的“瘦身”。奉贤在28家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委办局统一增设或加挂行政许可科牌子,原来分散在其它科室的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许可科。

    改革并非没有波澜。

    “成立行政许可科,涉及人员、利益、权力、思想调整,当初阻力不小,原来科长都有审批权,感觉很好,现在不能审批,还要研究如何服务、如何监管。服务不到位,人家还有意见。”奉贤区监察局局长姚朝晖说:这是政府职能部门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革自己的命。

    奉贤区建交委原有6个科室,行政审批权分散在各科室。现在都集中到行政许可科,科长们并不赞成。建交委领导班子开会定调:思想不换换位置。

    而14个委办局的行政许可科,都集中到了区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与产业项目投资有关的审批,70%都集中在中心。”中心副主任汤剧华说,“典型的‘前店后厂’式办公模式,科员在柜台受理,科长在后台直接审批,这样一天敲15个章成为可能。”

    奉贤作为上海的后发地区,很重视项目建设。分管产业的副区长吴召忠说:“重大项目的审批快,是抢出来的,大量中小项目还是进展太慢。”在信息化社会,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产业周期很短,“有的产业周期才18个月到24个月,按照从前的审批速度,你终于建厂了,可产业周期已经过去,新的产业又来了。”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北京市司法局五项措施改进行政审批工作
·今年宁夏取消调整131项行政审批事项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