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局长说了不算,“红盒子”说了算
——行政审批进入三维空间,科技把权力关进笼子
上海土地市场交易额5年近6000亿,极少有效投诉
来自上海市纪委的这个数据让人难以置信——自2008年至今,上海土地交易5年来极少有效投诉。而在5年前,上海多名“土地爷”深陷钱权交易,后来相继锒铛入狱。
去年底,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原副局长胡俊因受贿500多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5年。他的两名前任,一个原上海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副局长、一个原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均受到法律严惩。
他们犯的事儿,都发生在2008年以前。为什么这一年会成为分水岭?
“因为内部机构调整,以及深刻的行政审批改革。”上海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审改办主任顾国林说。
2008年,大部制改革,上海将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整合,规划和土地合一。同时运行的,还有一个大型审批事项电子信息应用系统。
“上海市所有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都在这个网络平台上,任何规划和土地项目审批都不能游离。”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经明说。这也是全国首家投入实际应用的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上海规土局指挥监测中心,巨大的屏幕显示着当日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进度。项目位置、谁负责办理、审批环节有哪些、各环节办理时间等均清晰显示。这里还储存了外环线以内660平方公里任何一处的三维模型和规划及土地信息,三维地图细致到某乡镇小河边停泊的小船。
更精细的设计,是这个信息平台上的自动监控系统。
“城市建设用地、产业项目用地、农业生产用地,每一块都有个控制线。如果在农业用地范围内申请产业项目,系统无法批出去,计算机自动卡死,除非改变后台数据。而这,我说了不算,领导说了也不算,有一套制度流程控制着。”冯经明说。
一块商业用地,它能盖多高的楼、容积率是多少,“红盒子”说了算。“红盒子”是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三维空间,设计符不符合规划,放到“红盒子”里试试,盒子装不下的别想通过。
土地腐败多是由于审批者自由裁量权太大。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开发强度,过去几个人就能决定,寻租空间很大。现在,项目审批标准化,审批信息公开化,审批监督智能化,把自由裁量权降到最低。
·北京市司法局五项措施改进行政审批工作
·今年宁夏取消调整131项行政审批事项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