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安置帮教不能放松

2013-08-04 09:08: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7月23日晚,北京大兴区一名年轻母亲推着孩子经过时与两名男子发生冲突,其中一名男子动手打人并突然将童车里的孩子举过头顶,重摔在地,致女童抢救无效死亡。7月30日,该男子已被逮捕并且查明其因盗窃罪曾被判刑,于今年刑满释放。另据报道,河南驻马店和漯河连杀5人伤3人的犯罪嫌疑人丁金华、已诉至北京海淀法院的涉嫌轮奸的被告李××也是刑释解教人员。案件背后,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问题引发关注。

    据了解,我国每年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有70多万人,由于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难以很快适应和融入社会,加之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的主观恶性并未得到彻底改造,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不但在监狱和劳教所未能洗心革面,而且还交叉感染沾染上不少恶习。因此,如果安置帮教不落实,一些刑释解教人员很容易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危害社会安全和公众生命健康的不稳定因素。

    目前,我国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处于基本平稳状态和相对较低水平。然而,近期许多恶性案件的犯罪主体涉及刑释解教人员,再一次向社会敲响警钟: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在新时期人口流动性加大、人户分离不断增多、就业日益多元化、单位人逐步变为社会人的大背景下,安置帮教难度大大增加。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根本不按要求到派出所、司法所报到,造成只见释放文书不见人的局面,形成脱管、漏管现象。因此,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监狱、劳教所和基层政府、社区应当密切配合,无缝衔接,把一切刑释解教人员纳入视线,根据违法犯罪原因、类型、心理、改造表现等情况,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确保不脱管、不漏管,一个不能少。对高危人员重点管控,对中危人员进行一般帮教,对低危人员做到情况必知。社区人员和基层派出所还应当对刑释解教人员定期入户查访,通过与刑释解教人员零距离接触,来了解其生活状况、工作情况、社会关系、心理状态、情感变化和交友范围等,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当前,由于部分刑释解教人员无资金、无技能、受歧视,就业十分困难,因此,基层政府要鼓励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为其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基本生活确有困难的,当地政府应当给予适当救济,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使他们的生活有所依托,坚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心理上疏导,通过教育和帮助,努力使他们遵纪守法、人格健全、心态平衡、与社会和谐相处。

    我们居住的社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关乎全社会的平安与稳定。刑释解教人员作为社会的特殊成员,更需要社会的关心与帮助,这不但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也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湖北省成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促进会
·贵州将监所教育与安置帮教融为一体
·[关怀]“阳光家园”安置帮教给出路给关爱
·湖南司法厅领导到岳塘调研安置帮教基地建设
·苏州配备安置帮教社会工作者
·江西开创性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江西开创性开展安置帮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