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伟/画
类似的“旅游式体检”在很多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已运行多年,已成为固定的“隐性福利”。一些体检中心和旅行社从中看出商机,打出“体检+旅游”服务项目,承揽生意(8月2日《中国青年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让公职人员有一个更好的身体去工作,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无可厚非。不过,若是体检附带了太多的东西,甚至成了公款旅游、度假的幌子,就跟“考察式旅游”、“会议式吃喝”、“培训式玩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成为大吃大喝、公款旅游的新变种。在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后,传统的借考察、学习、培训、交流为名的公款旅游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关前门,堵后门”,而是让公款旅游的消费需求通过“旅游式体检”进行转化,无疑会抵消之前所取得的成果,并因此让政策失去威力。
制度是最好的预防和惩治武器。“旅游式体检”之所以屡试不爽,并且有蔓延成潜规则之势,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还有空子可钻。当下最重要的是,体检从项目、地点到费用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给执行者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也给监管者带来了管控的难度。
不能让“旅游式体检”成为腐败的温床,就必须实行源头管控。一是体检的实施应当实行申报制,不能由体检组织机构自行决定,必须按程序由纪检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后才能实施;二是体检应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从体检的地点到项目、费用,必须力求明确;三是对相应的费用要实行预算把关,严格按预算执行,有预算的才能实施;四是要加强对体检实施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要上升到反腐的高度,进行问责和追究。唯有如此,才能给“旅游式体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四川 堂吉伟德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