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话题

“拿绿卡打洋工”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2013-08-02 16:01: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济南日报 

每周干活38小时,月收入两三万元人民币;200多万元买下220平方米的房子和760平方米的院子;4万元买两辆车;生孩子住院不花钱,政府还倒贴3万元……凭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山东济南孝里镇后楚庄有上百村民在澳大利亚“打洋工”,拿到了绿卡,享受着这样的生活。

“抓紧学习电气焊,一月能挣两三万。拿绿卡,买大house,开丰田,生娃儿不要钱。”顺口溜式的概括,把这些蓝领们的生活描述的太过美好,以至于青岛大学的硕士生李强都放弃了白领工作,开始学习电气焊。

其实,蓝领工人在海外的收入一直不错。如在美国,从事电梯安装和修理的职业,因为学徒时间长(通常需要4年)、专业技能要求高,其收入一直在蓝领工人中名列前茅,平均年薪为69750美元,收入前10%人群的年薪超过98190美元。凭借这样的收入,他们已算跻身到美国中产阶层之列,因此,蓝领工人成功并不稀罕。

国内近几年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最难就业季”的到来,让无数大学生如置身油锅上的蚂蚁,而此时某些农民工、快递员的工资单却正在“秒杀”众多白领。以建筑装修行业为例,从事木匠、石面装饰等高技术含量工种的农民工,月薪上万很轻松。快递领域也是如此,在“双十一”购物季的时候,杭州某些区域的快递员月薪甚至超过3万元。可见,只要你有一技傍身或是肯吃苦,无论是成功移民海外,还是在国内打工,都有可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不过,在国外当电焊工异常辛苦,要在高达70摄氏度的高温下作业,这种苦一般人承受不了。而且,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对技工的需求减少,能成功去国外“打洋工”者,其技术必然过硬,由此看来,“拿绿卡打洋工”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有个词儿很流行,叫“脑体倒挂”,说的是“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而近些年,似乎又流行起了新一轮的“脑体倒挂”,技术性工人的收入正在逐渐超过许多并无一技之长的大学毕业生。其实,这样的现象,也给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误区敲响了警钟:高校在进行专业设计时,应当多向市场接轨;学生和家长也应改变对教育投资的预期,从被动就业转向择业、创业,找到人生的职业方向。

与此同时,面对这些流向海外的技术型人才,国内相关领域也应当有所警醒,值得重新审视蓝领工人——— 他们的劳动价值与收入待遇是否匹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劳动保护是否得到应有的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在户籍、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的解决上,对这些蓝领工人是否也都应当有所倾斜,并防止这部分人才的不断外流等等。

正像歌词中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拿绿卡打洋工”的成功更值得从国家人才战略的层面上好好反思。

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