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中国人在法卢浮宫水池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并引发争议。有中国网友贴出此前大批游客在西湖洗脚的图片,鞭笞中国人“无德”; 与此同时,卢浮宫工作人员介绍说,炎热天气里不少游客将脚放进卢浮宫庭院的水池里,这种现象很常见,西方游客尤其多;巴黎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也说可以容忍,没什么特别的;而中国游客在卢浮宫洗脚的新闻的确没引起法国媒体的注意。(8月1日 环球时报)
中国游客卢浮宫水池泡脚,在我们看来是不文明行为,不能容忍,但是在西方人看来,却感觉没有什么,究竟是中国人太在意文明了,还是西方人太不在意文明了,其实都不是,背后反映了不同的旅游服务意识和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旅游舒适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西方人看来,天气炎热,游客有将脚伸进水池里的纳凉降温的需求,更何况将脚伸进水里,也不违反有关喷水池、泉水等相关的管理规定,也没有破坏旅游设施,也没有对水体造成不能容忍的污染,更没有造成水体生态的破坏,大不了就是大家同泡一池水,容易传染脚气等皮肤病,其他的真的无伤大雅,西方人更多的是站在游客的服务需求和如何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角度来看问题,而我们更多地是对旅游人性化服务的忽视。
这也难怪,多年来,中国人习惯于将一些美观舒适像神一样恭敬起来,圈起来,隔离出来,不允许靠近,如果靠近就是不恭和不礼貌,“严禁触摸”,“严禁靠近”,和“严禁入内”就像一道道防护墙将人们限定在美景之外,这表现在休闲旅游上最典型的就是对草坪的苛刻态度。每到风和日丽的假日,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的草坪总能够吸引很多人进入,但是,更多的草坪却有“严禁进入”或“严禁践踏”的提示。“不践踏草坪”成了我们呼唤的社会美德,这和城市建设中盲目建观赏性草坪的不科学做法有关。如今城市中很多草坪都引用“洋草”,这些“洋草”品种之所以被选用就是因为其观赏性好,但是却忽略了这些“洋草”的实用性,很不耐践踏。无奈之下,呼吁人们爱护草坪的做法就是“远离草坪”。
草坪是植物界中最容易和人亲近的植物群,在国外,几乎没有草坪被公示说“严禁进入”,相反,更多的草坪专门就建在人多的中心地带,专门供孩子们嬉戏,供大人们休憩。美国白宫门前的草坪上经常可见很多人嬉戏玩耍;在东京国会大楼外的草坪上,随处可见游客的帐篷;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公园、悉尼达领港附近的草坪,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市内等草坪,狗儿们也在草地上欢快地跑来跑去。加拿大多伦多就有“草坪的邀请”,一个挺大的公园,大片绿茵茵的草坪边,竖着一块色彩鲜艳的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please walk on the grass(请在草坪上漫步)!草坪文化从西方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切切实实为人服务的,失去了人们和宠物亲近的草坪是多么孤单和冷寂。
讲究旅游游玩设施的安全性、美观性和稳定性,而少有从游人的角度来考虑游客的舒适性、亲近性和方便性,宁愿将旅游设施封闭起来也不愿让游人来“破坏”,这不能不说是旅游服务意识的狭隘和偏执,更是一种消极作为,不从科学性和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实行懒政管理,很多人现在感觉旅游很累,难以充分放松,其中一个重要的的原因就是人性化服务不够,存在很多的欠缺和遗憾,如果能够将细化服务成为骨子里的追求,那么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和幸福感就自然增加了。
有时候,很不明显的所谓旅游不文明现象背后,往往折射的是旅游服务的短板,既然明明知道夏天游客有纳凉降温的渴求,何不开放一些公园的喷泉、水池、河流和湖泊,让游客尽情享受嬉水的凉爽乐趣,从“水池泡脚”的态度就能够看出中外旅游人性化服务的差距,动辄棒喝“水池泡脚”也是“道德洁癖”,更不要站在道德高地对“泡脚”小题大做。从“水池泡脚”看到了旅游人性化服务的不足,“泡脚”最该反思的不是道德之失而是服务之短
西方人何以对“泡脚陋习”满不在乎,需要旅游规划和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行社和游客以及全社会来思考,旅游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我们司空见惯的“对”其实就是一种“错”的服务的疏忽。
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