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交警没有交通高低峰之分 降温秘笈就是一天喝十几瓶水
见习记者刘志月
7月30日14时,湖北武汉长江大桥。
《法制日报》记者开车从汉阳驶上万里长江第一桥时,车载温度计显示外部气温41℃。
“41℃还算不上高。你若在桥面呆上5分钟,怎么说也会有个五六十度了。”正在武昌桥桥头执勤的武汉市公安交管局大桥大队一中队民警胡兵权风趣地说。
今年51岁的胡兵权,在此执勤已有32年。他说,这个时段车流比较平稳,主要是对摩托车、电动车等禁止通行的车辆进行劝阻。
正说着,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欲从引桥上大桥。胡兵权赶紧走上前拦下男子,并向其解释,摩托车不能走大桥过江,可以到桥下边去坐汽渡。听了胡兵权的解释,骑摩托车的男子掉头下了引桥。
尽管站在阴凉处,15分钟后,记者后背已经被汗浸湿。看了看胡兵权,记者有些惊讶:他脸上竟没有汗水。“我在这儿执勤几十年啦,一般高温已‘入侵’不了我了。”胡兵权看到记者汗流得有点“狠”,忙说:“你可别中暑了,去岗亭里休息会儿吧。”
记者这才注意到,不远处有座交警岗亭,岗亭的门窗都紧闭着,顶上放着一个空调外挂机。胡兵权打开岗亭的门,里面传出的凉气让记者着实感觉舒服了许多。
这种“福利”,是胡兵权他们今年开始享受的。今年4月,武汉市公安交管局在长江大桥两个桥头分别设了交警岗亭,并在今年6月中旬装上两台空调,让冒着高温执勤的交警们可以享受片刻清凉。
随后,记者前往汉阳至武昌龟山的大桥交警岗亭。记者远远地看到,经过太阳长时间“烧烤”的路面,冒着热气,一名交警正站在路中央指挥交通。
这位交警是武汉市公安交管局大桥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建勇。“小心点,注意看着车。”见记者要到马路中央,张建勇一边喊,一边打手势示意车辆减速慢行。
“现在又不是车流高峰,为啥站到大太阳下疏导?”记者问。
“汉阳这边桥头有很大不同,从引桥下来要变道,四股道汇合成两股,稍不注意就会出个小事故。大桥车流量大,一辆车停5分钟,路就会堵。”张建勇说,这里基本没有交通高低峰之分。
与张建勇一起站了会,记者明显感觉脚底板发热。“我们上班一般都备两双鞋、两双袜子,还有内衣外衣。执完勤回去都要换,不然皮肤会发炎。”张建勇说。
为保证高温执勤安全,武汉公安交管局大桥大队实行“夏令时”,增加民警换班频率,换班由3小时一次变成两小时一次。
说起自己的“降温”秘笈,张建勇说就是多喝水,“一天喝十几瓶水很正常”,不喝扛不住。
“省市领导都很重视,为我们5.7公里的辖区配备了30多个监控摄像头、40多台警用摩托车,借助科技力量,执勤现在变得相对容易,能实现快速反应,保障大桥时时畅通。”张建勇说。
·河南公安厅高速交警通报上半年交通违法情况
·[视频]广州交警邀市民入警营零距离互动
·青海玉树交警紧盯“五大群体”强化宣传教育
·山东滨州交警:化解校园周边拥堵难题
·[视频]河北唐山:交警——高温下的坚守
·[视频]北京大暑迎热浪:一线交警坚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