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7月29日,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本市检察机关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六类侵害民生犯罪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本市检察机关针对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反映最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医疗卫生、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制假售假以及多发性侵财等六大类、四十余种侵害民生民利的刑事犯罪案件开展专项打击行动,598件侵害民生犯罪案件被提起公诉,涉案人数达939人。
侵害民生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特点
一、群众最为关注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2件34人,涉及地沟油、瘦肉精、激素豆芽、过期月饼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0%。这类犯罪近七成发生在郊区或市郊结合部,成本低,获利大,是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且作案手法隐蔽,查处难度大,半数以上为共同犯罪,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紧密产业链,社会危害严重。
上海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与高某等另外4名股东,为降低成本牟取利益,于2012年7月,将从经销商处退回的部分过期的莲蓉、椰蓉、五仁、百果月饼剥离饼皮后,重新回炉加工成月饼,销往超市和批发市场,销售金额达9.9万元。上海食药监督所检验后认定,该过期、霉变月饼流入市场后,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病源性疾病。今年6月,奉贤区检察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张某等5人提起公诉。
二、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4件46人,其中污染环境犯罪4件10人。
去年3月,负责承运苏州某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李某通过船老大李某某介绍,结识了周某并商定,由李某支付一定费用,让周某想办法将大量污泥倾倒。自2012年4月中旬起,李某安排运输污泥,周某提供工具并安排人员倾倒污泥,直至案发共倾倒1.2万吨污泥,而倾倒的地点是本市黄浦江中上游水资源保护区。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检测评估,直接经济损失达156万元,后续环境修复费用达200余万元。今年3月,青浦检察院以污染环境罪对李某等5人提起公诉,法院分别判处李某3年6个月至1年10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目前,该院还依法追诉了为实施犯罪行为的居间介绍人,不日将向法院提起公诉。
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数量激增。去年同期仅1件8人,今年猛增至30件57人。这类犯罪涉案人员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下,学历最低的大专文化程度,最高的为博士研究生;单位犯罪占半数;作案动机主要是推销产品或买卖信息牟取利益;犯罪对象为电子数据,呈现网络化犯罪特点,即发布信息、交易付款、发送信息等通过网络完成,涉案范围广。今年,浦东新区检察院先后对10件16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提起公诉,案件涉及到的各类网站会员信息被泄露量高达2000余万条。
近年来,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泛滥,由此滋生的推销骚扰电话、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绑架等下游犯罪屡禁不止,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将有力遏制此类犯罪以及与此交织的各类下游犯罪的发生。
四、群众反响强烈的诈骗、系列入户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类犯罪猖獗,尤其是诈骗犯罪,在155件254人的多发性侵财类案件中占88%以上,且作案手段花样翻新。有通过电信,以充值话费换取名牌手机或中奖送抵用券等手法骗钱的;有以通关系购买低价经济适用房为名骗取钱财的;有利用学生入学骗取家长钱款的;有以借高利贷为名让在校未成年人担保实施诈骗的;有借动迁之机,虚增动拆迁安置补偿人口,骗取巨额安置补偿款的;有用提供虚假医保凭证骗取医保报销款的。
五、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高居首位,为278件447人,占民生犯罪案件的46.5%。罪名主要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
生产、销售假药案件76件91人,其中销售假性药以及假紧急避孕药的占到了96%,主要销售渠道为成人保健品商店、地摊、集市等。
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除在闹市地段租借店面、沿街兜售、网上销售假冒名牌服饰、箱包、手表、烟酒、隐形眼镜等生活日用品外,出现了获利更高、更易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假冒品牌工业制成品。
积极推动服务保障民生的检察工作机制创新
关注民生,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责无旁贷的职责。为此,今年以来,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在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严厉打击侵害民生犯罪的同时,将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检察机关执法为民、促进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拓展工作方法和渠道,积极推动服务保障民生工作机制创新。
办理涉及侵害民生的重大、疑难案件,特别是食品、药品以及环境资源类案件,需要大量专业性知识,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建立专人专办机制,抽调市级优秀公诉人或主诉检察官办理此类案件,市院、分院与基层院共同研究指导,确保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技术标准、法律适用和证据标准上展开充分的研讨,积极与有关行政执法和检测部门联系,形成合力。
注重依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两法衔接”工作平台,主动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镇社区的协作联动,加强卫生、司法、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将有效打击犯罪与从根本上预防相结合,确保成效。如黄浦区检察院在办理振江川菜馆、福辣火锅川菜店“地沟油”犯罪案件中,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及时掌握信息,快速启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机制,积极协助区食药监管分局、公安分局研究解决“地沟油”案件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和取证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本市各级检察机关还把在办案中发现的、事关社会管理、民生民利、社会稳定的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通过检察建议等形式主动向市、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有关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管理问题的解决。
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在查办侵害民生犯罪案件中,还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对46起案件中47名被害人进行了司法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