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伪装的过期月饼、有毒有害猪肉,花样百出的骗术,防不胜防的个人信息泄露……记者昨天从市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惩治和震慑侵害民生的刑事犯罪,本市检察机关结合地域特点,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医疗卫生、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制假售假以及多发性侵财等六大类、四十余种侵害民生民利的刑事犯罪案件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上半年,共办理上述类型的侵害民生犯罪案件598件939人。
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同期上升50%
在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检察院公布了一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上海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将两年前的月饼剥馅回炉再造,触犯了我国刑法 。据悉,本市检察机关上半年共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2件34人,涉及地沟油、瘦肉精、激素豆芽、过期月饼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0%。这类犯罪近七成发生在郊区或市郊结合部,成本低,获利大,是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同时,作案手法隐蔽,查处难度大,半数以上为共同犯罪,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紧密产业链,社会危害严重。
此外,检察机关介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高居首位,为278件447人,占民生犯罪案件的46.5%。罪名主要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生产、销售假药案件76件91人,其中销售假性药以及假紧急避孕药的占到了96%,主要销售渠道为成人保健品商店、地摊、集市等。这些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除生活日用品外,还出现了获利更高、更易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假冒品牌工业制成品。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犯罪激增
今年,浦东新区检察院先后对10件16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提起公诉,案件涉及到的各类网站会员信息被泄露量高达2000余万条。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曾担任一号店运营总监的徐某跳槽到某电子商务公司后,授意同时跳槽的彭某从一号店员工缪某手中,免费得到登录其核心数据库的技术员账号、密码、配置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等重要信息。彭某遂大肆窃取客户信息396万条,包括客户姓名、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地址等。这些信息除被提供给销售人员向会员推销新东家产品外,部分员工私下又将信息发布到网上叫卖。
据介绍,受刑事政策和执法力度的影响,今年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激增,去年同期仅1件8人,今年猛增至30件57人。这类犯罪涉案人员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下,学历最高的为博士研究生;单位犯罪占半数;作案动机主要是推销产品或买卖信息牟取利益;犯罪对象为电子数据,呈现网络化犯罪特点,即发布信息、交易付款、发送信息等通过网络完成,涉案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