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浙江象山定山庭长孙素静:为法官梦笃定前行

2013-07-30 10:02: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为了法官梦笃定前行

  ——记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定山法庭庭长孙素静

  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眼前的这位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最初是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会计。

  20年前,会计专业毕业的孙素静如愿进入家乡法院工作。除了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本职工作,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听身边的法官们讲法律故事。

  刚开始,同事们都觉得这个姑娘“有点不靠谱”,纷纷劝她安于现状,不要跟冷冰冰的法律打交道。

  可孙素静的心里,早已对法官职业燃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勤奋刻苦的她,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法学本科学业,并顺利通过了法官资格考试。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几年后,为了促进财务工作监督管理,各单位会计人员统一被委派至其他单位。孙素静因为符合法官任命条件,幸运地留在了法院。从那一刻起,她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法院人了!

  寸心炼成了钢

  这样的骄阳天,却让孙素静的内心不经意地泛起一丝寒意。

  2011年夏天的一个早上,一个中年男子扛着一把锄头静坐在法院门口,扬言要杀了孙素静。

  来人是一起离婚案件的原告楼某,曾于2009年、2010年两次起诉要求离婚,女儿由自己抚养。

  “我喜欢妈妈,我以后要跟妈妈住一起。”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感情确无和好可能,承办法官孙素静在双方当事人抚养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考虑当时已经10岁的女儿意见,于2010年6月判决准予离婚;婚生女儿由女方抚养,楼某支付抚养费每月500元;嫁妆返还女方;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各半享有。

  楼某对法院判决婚生女儿由女方抚养及财产的分割不服,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宁波中院依法判决维持原判。

  “女儿和财产不可能给女方,除非把我枪毙掉!”终审判决后,楼某仍不服。他多次来到孙素静办公室,说自己要死在法院。后楼某到处写举报信,称孙素静司法不公,并辱骂法院领导,扬言杀死孙素静。

  “楼师傅,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女儿不管跟谁生活,她始终是你的女儿。你女儿一定要跟她的妈妈生活,你应该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一下,女儿永远是你们的女儿。我们作为法官,判决夫妻离婚案件,首先考虑如何不伤害孩子,你女儿要跟随你前妻生活,法院要尊重她的选择。”这样的话,孙素静跟楼某说了不下二十次。院领导也多次约谈楼某,并通过其亲属做其思想工作,可是他就是什么也听不进去。

  楼某是个空调安装工,每年夏天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可2011年那个夏天,他却连工作也不管了:“是孙素静把我女儿判给了孩子她妈,我是不会放过孙素静和她女儿的!”在第一次静坐被劝回后,没过几天,楼某开始跟踪孙素静。

  院领导十分关注此事,主动提出由法警每天接送孙素静上下班,以确保她的人身安全。可孙素静却一脸镇定,她笑着说:“这样太麻烦大家了,还是不用了。我想他也不是穷凶极恶的人,我自己平时注意点就好了。”

  那段时间,院里特别加强了安保措施。由于担心孙素静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有危险,院领导特意嘱咐她每天及时下班,晚上不要自行来单位加班。

  2011年9月的一天,孙素静下班回家,发现门锁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钥匙根本开不了门。

  经查,是楼某用502胶水堵住了钥匙口。

  孙素静一声不吭地把门锁换了,继续每天上班。单位同事都劝她把工作先放放,孙素静疲惫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大白天的,他不敢来法院胡来的。”

  3天后,家里的新门锁又被胶水堵住了。

  这回,孙素静老公按捺不住了,坚持让老婆、孩子暂时住老丈人家里去,自己看着家。

  考虑到女儿的安全,孙素静只好同意了。

  楼某找不到孙素静的行踪,只好暂停了他的恶作剧。

  在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的时候,2012年1月17日至19日三天,楼某手持长达1米的粗木棍到孙素静家门口等候。

  2012年1月20日,楼某因多次威胁承办法官,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

  楼某被释放后不知所踪。

  “他可千万别做什么傻事!”孙素静主动联系楼某的家属,请他们务必确保楼某的人身安全。

  “因为我们两口子的事,真是害苦了孙庭长。”楼某的前妻为平息该案,主动找到楼某表示放弃女儿抚养费。楼某的母亲也明确表示会做好儿子的思想工作。

  “法院判我离婚已经2年了,有时候我想想老是这样威胁孙素静也不对,毕竟她作为一个法官,不欠我什么的。”2012年8月底,楼某最后一次出现在法院信访室,自愿出具了息访息诉承诺书。

  新生少年的信

  上个月,孙素静收到了几封特殊的来信。

  “孙阿姨,自从上次跟培智学校的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后,我最近心里觉得非常难受、非常惭愧,我好后悔自己以前那么不乖。”这是小林写来的。

  “法官阿姨,您上次送我的‘六一’礼物《送给中国青少年的励志书》,我特别喜欢。我感觉现在明白了很多道理,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不过我会努力学一门技术,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这是小周的心里话。

  还有好几个孩子的来信,一笔一划都是那么的认真、诚恳。

  孙素静一封封地看着,倍感欣慰。

  在今年“六一”前夕,为了激发失足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并给智障儿童送去关爱,孙素静带领少年庭全体同志,组织9名少年一同来到当地一家培智学校。

  孙素静把少年分成三组,让他们以“小助教”的形式教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剥豆子、洗鞋子、用洗手液洗手,并让少年给小朋友们分发节日礼物。

  “这次带你们来这里,是希望你们内心能多一份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回报社会,避免再次走上犯罪道路。”互动环节结束后,孙素静送给每位少年一本特励志书,作为“六一”礼物,“你们的人生路还很长很长,一次失足不代表永远的失败,我相信你们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

  这些大男孩突然都沉默了,他们一个个把头埋得深深的。

  “有什么话想说的,这次回去可以写信给我。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在返程车上,孙素静温和地叮嘱这些少年。

  这次来信的有4名特殊的少年。他们都是因为父母来象山打工,所以来到象山读书。父母平时打工都很辛苦,对自家孩子极少进行教育和管教。

  相同的生活背景,让同校的4名青少年相约走上了犯罪道路。

  一年前,他们合伙在网吧门口抢了两个小孩200多元钱,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缺乏家庭教育,法制意识淡薄,交友不慎是4名未成年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在案子判决时,孙素静结合4名少年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对他们依法适用缓刑。

  如今,这些失足少年已经回到了校园,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预防青少年犯罪,关爱青少年成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该院牵头召开的全县未成年人综合工作座谈会上,孙素静向来自教育局、关工委等热心青少年帮教事业的与会代表作了这样的表态发言。

  “我们长大了也要当法官!”

  “阿大、阿小,你们快来看,是谁来了……”坐在家门口纳凉的李爷爷远远地望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激动地朝屋里喊了一声。

  一对双胞胎小男孩飞快地跑了出来,到大门边张望。

  “是孙阿姨!”弟弟反应迅速,一下子冲上去拉住孙素静的手,连声喊着,“孙阿姨,您又来看我们啦!”

  哥哥也围了过来:“孙阿姨,您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啊!很重吧,我来帮您拎一些。”

  这是孙素静来看望李家人的第5个年头了。

  2008年的一次重大交通事故,给李家人带来了挥之不去的伤痛。

  那是一个黑沉沉的上午。双胞胎的父亲李某开着摩托车出门,在经过一个红绿灯后,前方由王某驾驶的大客车突然非正常减速停车,导致两车发生追尾碰撞。交警队认定双方同等责任。

  当时年仅32岁的李某受了重伤,先后被送到当地人民医院和上海三家知名医院进行医治。

  同年底,经司法鉴定,李某因车祸致重度颅脑损伤,左侧肢体偏瘫,致一处二级伤残和一处十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院后需要完全护理。

  一家之主倒下了,李家人顿时不知所措。李某的妻子强忍着内心的伤痛,一面悉心照顾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一面还要自己带着年仅6岁的两个孩子,每天忙得晕头转向。李爷爷和李奶奶都年过六旬,看着正当年的儿子伤成这样,悲痛欲绝。

  2009年5月,因赔偿款问题协商未果,李家人诉至象山法院,孙素静是该案的承办法官。四被告分别是大客车司机、保险公司、车主和被挂靠公司。

  为了让李家人尽快拿到应得的赔偿金,孙素静优先将这个案子排期开庭,并在查明案件事实后,及时作出判决,李某共获赔56万元。被告方没有上诉。

  经过孙素静多方奔走,保险公司在该案生效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把相应的赔偿款打到了法院执行款账户。车主和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被挂靠公司也在案件生效后及时履行了赔付义务。

  “孙庭长,您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李家人激动地拉着孙素静的手。

  “老人家,这些都是我分内的事,没什么的。你们拿着这些钱,一家人好好生活。”孙素静还特意把李某的妻子叫到一旁,拍着她的肩膀小声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女人也能顶半边天,你一定要好好地照顾这个家。”

  自此以后,孙素静就一直牵挂着李某一家人的生活,想起李某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及年迈的父母,孙素静总是会不定期地打电话询问他们的近况。家里现在有没有什么困难、李某身体康复的怎么样了、两位老人身体好不好、双胞胎兄弟学习怎么样,等等这些,她都一一询问。在得知双胞胎兄弟已上学,生活开支增加,生活遇到困难时,孙素静立刻赶至他们家,给双胞胎送去学习用品,给李师傅送去生活费,并组织其他干警给他们捐款捐物。几年来,孙素静一直在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关心他们。

  “妈妈,为什么孙阿姨要对我们这么好?”两个孩子不止一次这样问。李某的妻子告诉孩子:“因为孙阿姨是个大好人。”

  于是,双胞胎兄弟异口同声地对孙素静说:“孙阿姨,我们以后长大了也要当法官,因为法官是好人!”

  (记者 贺 磊 通讯员 孙奇观 柳晨硕)

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很知足

  记者:我看到您办公室窗台上放的基本上都是兰花,您对兰花是情有独钟吗?

  孙素静:是的,不光是办公室,在我家里也种满了兰花。我想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吧。兰花,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简简单单、安安静静的优雅。换了几次办公室,这些兰花一直陪伴着我。

  看着它们,好像就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始终在提醒着我:再复杂的案子,把事实审查清楚了,把法律关系分析全面了,就可以抽丝剥茧地厘清思绪,写出让人信服的判决书;再难缠的当事人,只要你耐心地跟他把事理、法理、道理讲清楚了,他自然会对你的工作多几分体谅与认可。

  记者:您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法院做会计,20年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孙素静:我最想说的是,用心去做,不管哪行,都能做好。从内心笃定要做一名法官的那一刻起,我是真的认定了这份职业!

  不管是从零开始学习法律知识,还是从书记员到审判员,我都是一门心思地想着要用心做、认真做。这种自我暗示,感觉就像是你在做账时,绝不容许有一处错误一样。

  记者:从窗口立案、民事审判到未成年人案件,再到人民法庭工作,您是如何做到角色转换的?

  孙素静:法院各庭室的工作,从业务方面上讲,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只是各有侧重。我这人总是想不了太多太深刻,我就是需要什么学什么,哪里不会补哪里,慢慢也就熟悉起来了。

  我真正意义上接触法院工作,其实是从立案窗口开始的。那个时候,我女儿刚一两岁,30岁的我开始了书记员工作。为了有礼貌地接待当事人,我经常在家里练习怎么微笑。后来单位鼓励有法官资格的同志去庭里办案子,我想着拓宽一下业务能力,一头扎进了家长里短的民事纠纷案件审理工作,开始了新的挑战。那个时候,感觉确实挺苦的,恨不得每天时间变得长一点,让我可以多学点专业知识。

  在少年庭的工作,让我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青少年犯罪事件中,很多都比较无奈,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一定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讲,失足孩子也是受害者,也需要我们去关爱。

  我们定山法庭比较偏远,当地连一家像样的法律服务所都没有,这对我们法官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你做的对做得好,附近百姓都服你。你如果只会生硬地搬法律法规,老百姓肯定不买你的账。所以,更多时候,我会选择跟双方当事人及其家人先谈谈,了解情况了再看是调解还是判决更合情合理。

  记者:在法院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您是如何平衡的?

  孙素静:确确实实,这些年单位工作比较忙,费的心思自然多一些,但我觉得与家庭生活也不是很冲突,因为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尤其是我老爸,付出了很多。我老公在乡镇工作,对家里照顾也不多,我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基本上都是她外公在接送,饭也是在外公家里吃的。女儿很乖,很懂事,很少让我操心。她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做饭、洗衣服了,现在读初中了,经常反过来关心、照顾我。我很感谢我的家人,让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把工作做好。

  有一次,应邀去女儿学校讲法制宣传课,学生们反映比较好,回到家女儿对我说:“妈妈,你太帅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我要和我的家人一起,一直珍爱法官这个职业。

  记者:都说当法官太辛苦,当年您一出校门就进了法院门,作为忠诚的法院人,有什么特别想对青年法官说的?

  孙素静:其实,法官的办案压力是比较大的。一些资深的老法官,之所以能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们真的是很用心地在做,是他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回报。

  年轻人精力旺盛,专业知识也比我们这一代人要渊博,肯定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关键是心态问题,这或许又跟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关。现在能进入法官队伍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优秀青年,只要他们热爱这份职业,想做出一点成绩来,肯定能做好。

  静静绽放的年华

  素雅、恬静,人如其名,这是孙素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生活中的她爱笑,平易近人,同事们都亲切地叫她“阿静姐”。

  阿静姐是个爱操心的大姐。周一晚上的庭务会上,在对上周工作进行回顾、小结并对本周安排予以部署后,就到了“阿静姐帮忙”时间。

  “青青,小王,小夏,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对象可以去找起来了,不要每天窝在家里看偶像剧!”庭里的小姑娘、小伙子们虽然满脸通红,觉得在这么多同事面前讨论自己谈朋友的事情挺难为情的,可是打心里还真是感谢眼前这位像家人一样关心自己的大姐。

  前些天,庭里的一个外地同事想买房。中午休息的时候,阿静姐在网上查询后挨个儿地给房产中介打电话:“请问你们那个房子能不能再便宜点?现在年轻人赚点钱不容易。价格合适的话,我们现在就过来看看。”

  “她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可她就是压在心里不说,一个人挑着担子!”庭里的疑难复杂案件,阿静姐都主动提出来自己办。碰到不讲道理的当事人,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找骂”,“您别激动,我是这里的庭长,有什么事情您先跟我说说好吧?”

  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当年那个对法律精神深深敬畏、对法官职业无比向往的年轻姑娘,如今已成长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她用纯朴的信念和踏实的工作,诠释了梦想的力量与光芒。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河南省新县法院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共建和谐法治环境
·重庆人民法庭法官年巡审15案
·压力大责任重保障低成法官离职离岗重要原因
·北京新建三中院三分检 任命首批法官检察官
·陕西延安建法官律师双向评议制
·北京朝阳法院法官做客青年律师培训班

·北京朝阳法院法官做客青年律师培训班
·高学历法官比例不断提升坚持任前必训逢晋必训
·最高法将培养审判业务专家专家型法官3000名
·广州中院打造全国"法院110"法官可在线答疑
·河南鄢陵法院法官巡回开庭进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