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朱明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 努力开创平安广东新局面

2013-07-30 09:23: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开创平安广东新局面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委政法委书记朱明国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好的作风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努力创建水平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广东。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创建平安广东的重要保障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让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一个开创、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最多、贡献最大,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人民群众曾经用小米哺育延安革命根据地、用小车推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用手印开启改革开放的进程,正因为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才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参与和拥戴,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群众路线须臾不能忘记,一刻也不能偏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如果违背了群众路线,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当前我省社会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我省改革处在攻坚期、发展处在转型期、稳定处在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平安需求与平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没有改变,加上广东毗邻港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流动人口多,发展不平衡,新老问题碰头叠加,网上网下相互交织,境内境外交互影响,社会矛盾的关联性、复杂性、敏感性更强。特别是随着“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提出,创建平安广东的领域大大拓展,内涵大大丰富。在从增量时代向提质时代转变的过渡阶段,人民对创建平安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对政法干警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人民群众不仅关注物质是否富裕充足,而且关注生活是否平安康宁;不仅关注人身安全,而且关注衣食住行等是否安全;不仅关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成效如何,而且关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水平高不高;不仅关注自身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关注政法部门是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社会公平正义能否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充分体现,等等。能否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既是对平安创建的直接检验,更是对全体政法干警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能力的现实考验。

    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当前政法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毋庸否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以及“精神懈怠、务实实干风气衰退、干群关系比较紧张、艰苦奋斗意识淡薄、律己不严”等问题,在我省政法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比如有的知行不一、不求实效,花拳绣腿、弄虚作假,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表面花团锦簇,实则败絮其中;有的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以管人者自居,抖威风、耍特权;有的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对上吹吹拍拍,对下吆五喝六,对群众“冷、硬、横、推”;有的精神懈怠、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碰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就上交,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有的铺张浪费、骄奢淫逸,甚至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等。对这些问题,是保持清醒、认真解决,还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我们一定要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化瘀去毒,正本清源,对政法队伍中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公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细措施推进政法机关教育实践活动

    政法机关是国家专政机关,政法队伍是纪律部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落实要更细。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聚焦作风建设这个重点,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贯彻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个总要求,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落实好制度建设这个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一)要“聚神”“聚焦”、不“走神”“散光”,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敢不敢于、善不善于解决问题,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和能力的考验。要找准“四风”在政法维稳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不“走神”、不“散光”,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改进司法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抓住主要矛盾,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领导做起,说到做到、马上就改,凡是能够及早解决的就尽快解决,凡是能够自身解决的就不要上交问题,即使是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抓紧创造条件积极解决,不等待观望、不敷衍塞责,不留尾巴、不踢皮球。

    (二)要正视问题、不讳疾忌医,把活动总要求贯穿始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重要遵循。“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以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为镜,以人民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以腐败典型为镜,以自己当初入党申请书和入党誓词为镜,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正视问题、改正缺点、端正行为;“洗洗澡”,主要是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听取意见、自我批评、相互批评;“治治病”,主要是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治病救人。我们一定要系统理解、准确把握,把这个总要求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做到衣冠正、品行端、工作实、形象好。

    (三)要触及灵魂、不文过饰非,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把“利器”。各级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狠下功夫,按照群众摆、自己找、组织点,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要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敞开胸襟,实事求是,触及思想灵魂的深处痛处,触及问题的实质本质,既不马虎敷衍、文过饰非,也不发泄私愤、无原则纷争,真正做到“亮亮丑、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

    (四)要当“风向标”、不当“手电筒”,坚持领导带头、作出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参与者,更是活动的受益者。各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落实整改,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摆思想、摆作风、摆工作、摆整改措施,不能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问题好一筹。

    (五)要和风细雨、不要狂风暴雨,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开门搞活动,但也不能搞狂风暴雨的运动,要毛毛雨常下,更多地从日常、从制度上解决作风问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改进作风的有关制度。同时结合我省政法工作实际,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要强化制度执行力,真正把制度规定变成硬约束,使改进作风、贯彻群众路线成为广大政法干警的自觉行动。

    三、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创建平安广东全过程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取得实效。解决群众的问题越彻底,活动就越深入;群众的安全感越高,活动就越有成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以满足群众平安需求为导向,以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创建平安广东全过程,真正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保平安”,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始终把群众平安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平安是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民之所思,政之所行”,贯彻群众路线,要以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为导向,树立“大平安”的观念,把工作触角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延伸到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把工作着力点从打击、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确保创建平安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要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对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局势的掌控能力,使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等得到有效遏制。要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具体问题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群众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群众集中反映什么问题,就集中治理什么问题,确保创建平安广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大多由利益问题引发。每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背后往往都有脱离群众的根源;每一个社会矛盾的积累,往往都有漠视群众利益的影子;每一宗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往往都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助推。抓住了维护群众利益这个重点,就抓住了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抓住了创建平安广东的关键点。

    要抓源头,统筹兼顾好各方利益关切,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平安,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要抓人头,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筹推进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广东成为想来能来、愿留能留、保障有份、创业有路的平安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抓苗头,深入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全面排查治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作为第一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道理,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紧紧扎根人民群众,把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形成平安创建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尊重群众的改革意愿和首创精神,深入推进劳动教养制度、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户籍制度“四项改革”,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义工、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治安保险、举报奖励等办法,千方百计地激发社会各方面参与创建平安广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要善于用群众的眼光审视平安创建的各项工作,善于用群众的视角反思工作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创建平安广东的“度量衡”和“晴雨表”,防止自说自话,搞一厢情愿的“被平安”。要立足于群众对平安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以民意为导向的机制,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创建水平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广东。要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切实加大群众意见在平安创建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真正把“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努力使自我评价与群众评价一致起来,确保平安建设始终顺应群众意愿、符合群众要求,把平安广东建设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