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苏北农业大市,农民群体数量多、居住分散、接受信息的渠道少,普法点多面广,纷繁复杂,任务艰巨。如何把法律送到每一位农民手上,惠及广大群众?如何建立长效普法机制,确保普法效果?徐州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新路径。
截至目前,徐州市已创成“全国民主法治村”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73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582个,市级法治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队伍
2000多名大学生村官 齐上阵
今年初,铜山区柳泉镇大学生村官普法志愿者高娇娇给前郁村民们上了一堂关于如何化解婆媳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谐的普法课。精彩的PPT宣讲课件和影视视频使整堂课趣味横生,在座的40多位村民课上得津津有味。
这是该市大学生村官开展普法活动的一个镜头。作为农村普法新生力量,全市2000多名大学生村官正活跃在农村第一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学法讲法送法活动。
该市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与群众联系密切、法律基础扎实、群众信任度高等优势,引导他们充当学法用法的带头人、法律法规的明白人。
各级综治办和司法所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与群众结对交友,鼓励群众主动学法、依法办事,成为学法用法的先行员;引导大学生村官依托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中心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成为法律知识的宣传员;引导他们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书画、摄影、故事、歌曲等法治文化作品,宣传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法治文化的传播员。据统计,去年全市大学生村官共为群众举办法制课5600场,深受农民欢迎。
新平台
“舞动乡村”激发群众学法热情
每当夜幕降临,音乐响起,睢宁县16个镇403个村的男女老少便聚集到各自村里的法治文化广场,载歌载舞。广场上,农村干部讲政策、大学生村官送法律,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在娱乐休闲中学习法律知识。如今,由睢宁最先开展的“舞动乡村”活动已成为徐州普法宣传的品牌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舞动乡村”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
“舞动乡村”搭台,普法宣传唱戏。去年以来,各地司法部门纷纷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大篷车活动,联合县剧团,以群众身边的事例为素材,编排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法治文化节目,并将演出现场安置在村部和农民的房前屋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知识灌输到村民的思想中去,起到了良好效果。
各级司法部门还借助“舞动乡村”这个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有效载体,启动护农助农“百千万”工程,将法制宣传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借助已经形成的县镇村三级普法网络,在村民舞动乡村的间隙,司法工作人员将资讯站台摆到各镇中心村和人口较多、社会矛盾纠纷隐患较大的村(社区),先后开展了数千场为民服务法律咨询活动,服务农民数十万人。
新阵地
农家书屋成农民学法好去处
农闲时节,各村农家书屋成了农民们的好去处。今年初,在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有120家农家书屋配上了数字化阅读设备,借助电脑、投影仪、DVD等现代设备,农家书屋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普法课堂。
今年是徐州市“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年”。据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家书屋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一个缩影,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对于深化法制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市将组织开展法治图书征文竞赛活动和农家书屋法制宣传教育图片展(展板),举行全市法治作品创作比赛暨农家书屋法治文艺演出,组织全市农家书屋管理员开展法治培训,争创1-2个省级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到今年年底,我市80%以上农家书屋将设立“法律图书角”,80%以上农家书屋聘有“农家书屋法治宣传员”,70%以上的农家书屋配套设立法治宣传教育栏。届时,农家书屋将真正成为农民学知识、学法律、学技能的“文化粮仓”。
·两级“普法大讲堂”讲师团为法制宣传添翼
·辽宁全省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沿海行活动落下帷幕
·河南开封:打造法制宣传新品牌
·河南开封打造法制宣传新品牌
·黑龙江大庆龙凤区检察院开展法制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