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步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打工或生活,农村“留守”现象日益突出,给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学习、养老、医疗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大大减弱了农村治安防范力量,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造成盗窃案件、婚姻纠纷频发,老人孩子健康救助和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解决社会治安人力“瓶颈”难题,缓解农村综合治理人力不足的工作压力,有效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切实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2013年,青海省大通县综治委通过多次调研,认真吸取外地经验,决定在全县开展“平安联防”试点工作。
“平安联防”业务是 “政府倡导,企业投入、群众受益” 一项工程,是由中国电信投资,其功能是借助每家每户的电信固定电话、天翼手机,将居住相邻的电信固定电话、天翼手机用户,(无固定电话的可使用天翼手机,固定电话和天翼手机可绑定使用)以每十户组成一个群组,群组内任何一用户遇到家中遭窃、老人、孩子生病、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在电话上拨打“#22”,平台可自动呼叫组内其他用户号码,并发出报警声讯信息:“您好,您的邻居***需要紧急求助!”,从而使相邻的亲友无论在何时何地可在第一时间赶来相助,达到“一家有难,十家响应,邻里互助、群防群治”的效果。
为确保“平安联防”业务顺利实施,大通县综治办制定下发了《2013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重点》,确定了逊让乡古谷加、城关镇大庄村、塔尔镇塔尔湾村、东峡镇多隆村为“平安联防”试点村,开展了综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试点村将“平安联防”工作作为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领导机构,安排专人配合电信公司技术人员负责调查摸底、宣传、办理固定电话或手机卡,确保做到不漏巷、不漏户。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知晓率。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平安建设、防盗、防火知识及利用平安联防对邻里互助的作用,“平安联防”功能的操作等,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三是分步实施,全面覆盖。技术人员对农户固定电话安装平安联防功能的同时,对使用天翼手机的其他成员绑定平安联防功能,对无固定电话的农户办理了电信移动卡。对家庭困难的农户免收功能费,确保了十户平安联防的连续性,防止了重点断户现象。截止目前,全县10个乡镇24个村实施了平安联防工程,使用率达75%。四是健全机制,保障畅通。各村建立了《平安联防组织架构示意图》、《平安联防管理办法》等,确保了“平安联防”工作的常态化运转。
“平安联防”工程形成了一张遍布农村的治安防控信息网和“信息互通、矛盾互调、治安互助、困难互帮、应急互救,助留守、助老弱、助孤残”的互帮互助互防机制,将为“平安大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作者单位\青海大通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平凉市灵台县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综述
·陕西石泉“三警合一”开启农村社会管理新路
·大连旅顺口: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切实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瑞金市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社会转型期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
·承德全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蓬莱出实招
·大力推进六个组织覆盖提升农村社会管理能力
·山东邹城:积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探索边境地区农村社会管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