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坚守公平正义的心永不退休

2013-07-24 08:50: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张飚,一个从检30多年的普通检察官;驻监检察,一个鲜为人知的平凡岗位。两者对接,收获的却是一起跨时十年、震惊全国的张氏叔侄错案的纠正。

坚守公平正义的心永不退休

——与浙江张氏叔侄错案发现者的对话

张飚(左)和同事高晨(中)、魏刚在研究案情。

人民视觉

编者按:2007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检察官张飚和同事照例来到石河子监狱劳动工地巡视检察,监区民警向他反映,新转来一个服刑人员,叫张高平,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一直喊冤叫屈,不要求申报减刑,也不给家人通电话,成天趴在铺上写申诉材料。民警想让张飚帮助做他的思想工作。

在与张高平的交谈中,张飚敏锐地发现,这个喊冤叫屈的服刑人员与别的人不一样,申诉状写得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有理有据,绝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告状信。

凭着过硬的职业素养,凭着对法治的坚定信念,凭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张飚和他的同事们,为纠正这起跨时十年、震惊全国的张氏叔侄错案拉开了序幕。

在纠正错案的路上,充满了艰辛,调查取证、会商分析、寻求支持、苦苦等待……这样的过程不知循环了多少次,案件每出现一个新的进展,都是这一艰难循环的结果。

终于,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高平、张辉无罪。

2013年7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张飚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

近日,记者专赴新疆石河子采访张飚,近距离感受这位公平正义坚守者的精神特质。

“真相就在不远处,为什么不坚持?”

记者:老张,退休后,还常来单位吗?

张飚:刚开始经常来。那时,张高平叔侄的错案还没有纠正,我放心不下。退休前,我给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写了一封信,我说:我将要退休了,在我退休之前,想给您反映一个案件,这个案件存有疑点,有可能是一起错案,现寄去相关材料,希望能引起您的重视。

不久,浙江省检察院回复说:张飚同志,你写给我们领导的信及寄来的有关张高平的申诉材料收到了,领导很重视,我们已按照工作程序办理,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退休时,我把案卷材料交给监所检察科科长魏刚,叮嘱他:这个案子咱们已经坚持了五年了,可千万不能放弃呀!

记者:为什么对张高平叔侄的案子始终坚持?

张飚:真相就在不远处,为什么不坚持?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那机会就从手中溜走了,张高平叔侄两个人的自由就永远失去了,真相就不可能揭开,公道就不可能彰显。

我始终忘不了第一次见张高平时,他看我的那双眼睛,目光里,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信任,也是对这个国家法治的信任,他相信,有人愿意听他诉说,愿意帮他寻找真相,最终为他平反正名。

记者:是什么给了你信心,一定可以纠正这起错案?

张飚:我仔细研究了张高平的申诉材料,发现申诉状写得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有理有据,绝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告状信。我和同事高晨专程到石河子监狱调阅了张高平的服刑档案,然后又专门找他进一步详细询问案情。

通过对比案件材料,我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张高平一案的证据使用、案情细节存有疑点,很可能是一起错案。

记者:通过你们对这个案子的深入调查,发现了哪些重大疑点和漏洞?

张飚:2008年6月,石河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召开案情分析会,对该案所能收集到的法律文书、申诉材料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判决书中所列的全部证据,以及张高平的辩解等进行认真分析。

张高平与张辉犯强奸杀人罪,情节恶劣,手段残忍,且当庭拒不认罪,张辉又系累犯,理应判处死刑,但二人均未判处死刑,其中张辉一审被判处死刑,二审改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张高平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二审改为有期徒刑十五年,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此案无直接证据证实张高平与张辉犯罪,而且两被告人对此前的有罪供述均当庭予以否认。判决书中对辩护人提出DNA鉴定报告予以排除,其理由过于牵强,缺乏排他性的证据支持。张高平对判决书中所列证据,如指认犯罪现场、多次交待等,均以被公安机关刑讯逼供为由予以否认。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个案件在证据取得方式、嫌疑人的排除方法、案情细节矛盾的解释、证人证言的运用等多方面存在重大疑点和漏洞。

会议研究的结果和领导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这个案件判决可能存在重大错误。为了确保案件细节准确,2008年12月30日,我和科长魏刚到监狱与张高平进行了6个多小时的谈话,再次详细询问张高平案件的所有细节。然后,我们把张高平申诉材料和新的调查情况发往原审地司法机关。

“公正终于到来,我满足了,可以安度晚年了”

记者:有遇到困难吗?

张飚:太多困难了。张高平的案子是浙江省高级法院定的。我只是最基层的一位驻监检察官,我们的发现和意见,能不能得到重视呢?我没有把握。

朱明勇律师在受理张高平哥哥张高发的求助后,在其诉讼道路上困难重重,曾经也流下了无奈的泪水,他向我流露:这条路太难了,想放弃。我得知后给他发信息:你不能放弃,我今年就要退休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张高平向我哭诉被刑讯逼供、被冤判刑的情形,一夜一夜无法入眠,朱明勇律师再一次泪流满面。

2011年4月,我到杭州,因心里老放不下这个案件,有意到张高平给我讲的案发现场——艮秋立交桥沿天目山路到钱江二桥、被害人下车的地方及进出杭州的两个收费站乘车实地体验行车时间及路旁的场景。

总之,寻找真相的过程是艰难的。好在我得到了同事、领导和浙江、河南许多政法机关的支持。是很多人共同努力,才使这起错案得以纠正的。

记者:还记得张高平叔侄被宣判无罪释放时的情景吗?

张飚:当然记得。张高平走出法庭,第一时间就给我打来电话,说:张检察官,我无罪释放了!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听着电话那边传来哽咽着的连声谢谢,我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连声说:好,好,好!泪水怎么擦也擦不干, 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全部宣泄出来了。

五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迟到了十年的公正终于到来,我满足了,可以安度晚年了。

我知道一定会有这一天,真相大白,公正来临,我对法治有信心,我们一定能纠正这样的错案。

最终的判决结果也为我从事30多年的检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错不得,错了伤害的不仅是人身,更是人心”

记者:老张,您一直在平凡普通的检察岗位上,直至退休,您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张飚:我是幸运的,临退休了,遇到这样一起引起全国关注的案子。全国不知有多少检察官,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遇到一件大案要案。但是,细细想想,他们所办的哪一起案子不重要呢?每一起案子,都涉及要不要把一个人送上被告席,要不要让一个人失去自由,获得惩罚。因此,大意不得,必须慎之又慎啊。我一直是这样,谨小慎微地对待每一起案子,错不得,错了伤害的不仅是人身,更是人心。

记者:听说张高平叔侄要到新疆来感谢你,如果见面了,您想对他们说什么?

张飚:扪心自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张高平叔侄的错案得以纠正,是因为很多人在努力,因为驻监检察多年来形成的好机制,因为有了好的法治环境,而我只是尽了一个检察官应尽的职责而已,不值得感谢。如果真要对他俩说点什么,那就是:好好生活吧,把失去的光阴补回来。

记者 徐 隽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