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奉化市溪口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行政区域大、外来游客多等客观因素给当地的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面对基层综治维稳的重大挑战,溪口司法所勇挑重担,探索创新,打出三张牌,全面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为全镇社会和谐稳定、平安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好“三维联动牌”
上下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各级调委会建立信息网络全覆盖,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零距离”;左右联动实现职能对接,积极联合公安、法庭、劳动保障等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高效率”;区域联动实现边界和谐,积极联合余姚市四明山镇、新昌县沙溪镇、嵊州市北漳镇等相邻镇成立联合调解组织,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无死角”。2011年以来,该镇各级各类调委会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45起,调处成功822起,调处成功率达97.3%;其中镇调委会调处228起,防止矛盾激化率达100%,有效处置多起突发群体性事件。
2013年2月5日(农历十二月廿五)晚,该镇一家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年夜饭聚餐,员工毛某一时意气与同事拼酒,导致饮酒过量死亡,由此引发死者家属与企业主、同事三方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面对这一触即发的矛盾,溪口司法所立即联合综治、公安、劳动等部门成立调解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沉着应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2月7日凌晨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毛某年近六旬的父亲从调解员手中接过38万元其独子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款时,不禁双手颤抖,热泪盈眶,口中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打好“社会帮教牌”
溪口司法所以社区矫正工作站为依托,坚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强化奖惩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矫正人员的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帮扶解困、监督管理和家庭访问等部分职能委托村(居)矫正工作站承担,逐渐形成了具有溪口特色的社会化社区矫正新模式。
社区矫正对象江某系未成年人,年轻气盛,比较叛逆,与父母关系也比较差。社区矫正志愿者仇伟林在一次家访中得知这个情况后,走访了江某的亲戚、同学等,充分掌握了江某的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江某父亲工作时不慎受伤,但是没有告诉江某。仇伟林带着江某来到医院。江某站在病房门口,透过门上的玻璃,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母亲坐在床边削着苹果,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后来,江某常常来找仇伟林谈心,为这几年虚度青春而悔恨不已。现在的他,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又要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又要打工养活自己,但是他说:这是我感觉最充实的一段日子,我会持之以恒。
自2007年社区矫正工作启动以来,该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01 人,解除矫正221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80人,无一脱管、漏管,无一重新犯罪,为平安溪口、法治溪口建设交出了满意答卷。
打好“法治景区牌”
通过在景区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在景区媒体平台以及微博、短信等平台上进行法制宣传等,强势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该所还通过“文艺搭台、法律唱戏”的方式,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悟法律。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镇已有省级“民主法治村”3个,宁波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奉化市级“民主法治村”41个,达标率达到90.91%;奉化市级“民主法治社区”4个,达标率100%。
近年来,溪口司法所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宁波市司法行政三等功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