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玥
广东省江门市政府日前下发的一份文件,意味着预计总投资约370亿元、当地酝酿一年的鹤山核燃料项目宣告失败。这一结局也意味着,这一项目的前期投入,也同时打了“水漂”。据媒体报道,这笔投入有1.44亿元之多。
这1.44亿元是怎样花出去的?据媒体引述鹤山市财政局数据,今年1月到5月,鹤山市财政已投入1.44亿元用以支持项目前期建设,其中大部分是征地拆迁补偿款。
据说,项目搁浅的原因出在稳评环节,即在对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时遭到公众的反对。如果媒体报道属实,那就说明有关方面一边还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边已经开始往里砸钱。
政府引进项目,特别是引进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时,必须要尊重民意。尊重民意,就要把过“民意关”前移,让民众充分发声,对项目的去留“投票”。尊重民意,也体现在对财政支出的审慎上。动用国家财政为项目落地搞配套建设,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不经老百姓同意就大笔砸钱,不但是对民意的漠视,更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
如果1.44亿元财政真打了“水漂”,就不能只是“一声叹息”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