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杭州:司法在阳光下传递温暖

2013-07-23 08:58: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临安法院执行员接待当事人。

  临安法院陪审员与法官一起现场调解。

  滨江法院重大案件公开庭审。

  日前,江西人小叶在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帮助下讨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他和其他10名工友全程参与执行过程,“把法官一点一滴的努力都看在眼里,我们统一了意见: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能埋怨法官,更不能去法院闹事。”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法院秉持公开就是责任的理念,自觉将抓好阳光司法作为提高人民法院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公开新举措,推进阳光司法。

  建德: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年底,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法院率先开始推行阳光、精细执行,实行了执行“一案一方案”和执行案件全程回告制度,着力以执行公开、透明提升执行效果,促进司法公信。今年1至6月,该院共执结案件2285件,执行标的清偿率81%,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平均执行天数44天,同比降低5.3天;执行信访投诉4件,同比减少了87%。

  “简单来说,执行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建德法院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胡建强说,“一是采取有效执行措施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能够及时执行到位,最大限度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利益,二是对没有可供执行财产、暂时无法执行到位的案件,要做好与申请执行人的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避免误解和不满。”

  为实现这一目标,建德法院推出了执行“一案一方案”制度,在所有执行案件立案之初,法院都邀请申请执行人参与,共同制定执行方案。执行方案确定后,执行法官必须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与此同时,建德法院还实行了执行案件全程回告制度,在执行案件的立案、分案等各个环节,将财产查询、执行进展等情况全面告知申请执行人。今年1至6月,该院执行短信平台共发送了3100多条各类执行告知短信。

  今年2月,方某因一笔10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向建德法院申请执行。案件立案后,经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无任何财产,而且长期居住在外地。为此,执行法官邀请方某共同制定了执行方案,包括扩大财产查控范围、加紧查找被执行人等。根据方某提供的线索,执行法官尝试了各种办法,但案件执行仍未有进展。5月底,方某主动向法院提交了暂时终结执行的申请。方某表示,“整个案子执行过程透明、高效,法官及时通过短信、电话告知执行情况。对我提供的执行线索,法官都及时、全面地查证。虽然钱暂时没有到位,但我仍然感激法官作出的努力。”

  “其实在每一件案件中我们的执行人员都尽全力帮助申请人实现债权,但有时因为信息沟通不畅、透明度不够,当事人对执行工作仍持有怀疑态度。”建德法院执行局局长仇盛说,“逐案制定执行方案、实行全程回告,可以有效扩大申请执行人的参与和监督,真正实现以阳光促进公正、以公正促进公信、以公信促进权威。”

  临安:阳光司法暖民心

  照片、姓名、职务、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如今这些信息都印制在临安市人民法院每位干警上班佩戴的“一卡通”胸牌上,信息一目了然,联系和监督更为方便,这是今年该院阳光司法的又一细微举措。在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的指引下,临安法院不断拓宽信息公开和接受监督的渠道,通过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让群众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到司法公正的全部过程。

  裁判文书附录法律条文,让判决更明白

  “我当时不知道让别人在我这里吸毒也是犯罪,不过判决书后面明明白白的法条让我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行为的后果,我服从法院判决。”近日,洪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临安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拿到判决书后,他仔细翻看附录的条文,表示法院的判决合理合法,他将服判息诉,好好悔改。

  为加强辨法析理和判后答疑,最大限度推进司法公开,今年3月15日,临安法院制定实施《关于判决书附录法律条文的规定》,明确规定全院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所有判决书,一律在判决书后附上相关法律条文。附录的法律条文包括判决书中引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条文以及司法解释。附录的法律条文需在判决书主文后另页附录并与判决书一起装订,一同送达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该制度实施以来,临安法院共对442件案件判决书附录了法律条文,二季度群众来信投诉信访同比下降27.3%。1至5月,该院审结各类案件3607件,一审民事行政息诉率94.65%,居杭州地区基层法院首位。

  执行法官固定值班接待,让交流更畅通

  一个登记簿,两本案卷材料,几张执行谈话笔录纸……星期一刚上班,执行局实施一科科长帅晓峰就出现在执行谈话大厅。10分钟后,郑某来访,他听说自己申请执行的案件中被查封的车辆几天前已被法院扣押,想到法院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针对涉执信访中常有当事人反映执行法官难见,意见诉求反映不畅等问题,临安法院从今年4月起制定实施了执行法官固定接待日制度。周一至周五每天固定安排1至2名执行法官在谈话大厅接待来访当事人。值班接待安排被置于立案大厅醒目位置,当事人一进大厅便能清楚知晓。接待法官的职责为对通知到庭或来庭询问情况的当事人告知执行案件进展情况、接收提交的执行线索、听取执行意见、沟通执行方案并做好解释工作等。遇来访事项非当值接待人承办或来访人坚持要求其他人员接待的,则帮助联系或进行预约登记。

  “85后”执行法官康乐是执行战线起飞不久的“菜鸟”,2012年3月刚调入执行岗位,至今办案299件。实施执行法官固定接待日制度以来,康乐尝到了甜头:

  被执行人陈某是绍兴人,经法院多次传唤拒不到庭。承办法官康乐赴绍兴房管处、银行等机构查询,均未能找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一次,康乐接待申请执行人共同商讨执行方案,申请人反映陈某是生意人,或许外面有应收款项。承办法官当即联系了陈某所在地的法院,查询到被执行人有作为申请人的案件,该案刚有100万元执行款入账,尚未分配。循着这个线索,这个执行案子最终得以顺利执结。

  陪审员工作室自我管理,让监督更民主

  人民陪审员是实现司法民主的重要力量,但陪而不审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功能实现的一大瓶颈。为进一步激发陪审员的履职积极性和实效性,2012年初,临安法院经过前期近一年的调研论证,正式下文设立了人民陪审员工作室,由一名专职陪审员常驻工作室,负责陪审员的服务、管理、联系等工作。陪审员可通过工作室及时了解法院有关工作信息,工作室定期向陪审员公布相关审判绩效数据,召开陪审工作座谈会,实行陪审案件“一案一反馈”制度。陪审员对法官工作作风、审判技能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工作室得到及时有效的答复。

  今年39岁的过双玲是临安市锦城街道万马社区党委书记,任职陪审员3年来,陪审案子80余件。更重要的是,她不仅陪审,还积极运用社区化解各类家庭纠纷的经验参与案件调解,为法官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

  去年,临安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被告单某系基督教徒,坚称基督教徒不能离婚,并扬言一旦判决离婚,将在法院自杀。此案经多次协调未果。承办法官想到了过双玲,邀请她参与调解。凭借丰富的社会阅历及生活经验,过双玲反复做被告的思想工作,并从被告的女儿及亲戚朋友入手,动员他们一起多次与被告聊天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被告的心结慢慢打开,最终平静地接受了离婚判决。

  “担任陪审员3年多了,我感觉,法院在重视陪审员权利、公开工作信息方面确实一直在进步。”过双玲手里拿着一份意见反馈表说,“以前总觉得即使有意见建议也不方便直接向法官提,现在通过工作室这个桥梁,很多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反馈,法院对我们而言也更加透明、亲近了。”

  萧山:精雕细琢“阳光”文章

  5月24日下午,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的7号法庭迎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是萧山区物价局下属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受邀参加法院的“走进法庭听审判”活动。

  客人们首先旁听了一起由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物权纠纷。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就出庭作证的相关问题与客人们进行了交流。客人们纷纷表示:“这种活动形式很直观,让我们既对新民诉法关于鉴定人出庭规定的运用有了认识,也对法院的庭审活动和法院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像这样的活动,在萧山法院早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今年,该院以“公众开放日”为载体,根据年度工作要点,由院部机关和人民法庭联动,集中开展以“走进法庭听审判”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切实提高社会沟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需求。

  系列活动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校学生、媒体记者等传统对象外,配合新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特别邀请鉴定机构工作人员、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员等参与旁听。挑选案件时也综合考虑旁听人员的职业特点、司法需求。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会主动走下审判台,与旁听人员就庭审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调解技巧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提升旁听效果。今年上半年,该院共开展此类活动7次,邀请社会公众150余人,获得受邀群众的一致好评。

  萧山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最早确定的全国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该院的阳光司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谈到此项工作的近况,该院院长楼军民表示:“加强阳光司法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我院的工作主题是‘精细管理年’,我们将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继续大力推进完善此项工作。”

  该院不断完善门户网站,及时更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等六个“司法公开”专栏,公开法院工作流程、制度文件、重要报告、办案数据等等。尤其是坚持做好庭审和裁判文书公开。选择公众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案件在网站上进行庭审直播和录播,去年至今共开展13次。裁判文书上网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法院自觉接受网民监督的有效途径。去年,该院在门户网上共公开裁判文书7299篇,上网率达89.6%;今年上半年,该院共公开3938篇,上网率达97.98%。

  该院还积极尝试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自去年6月被定为全省试点法院以来,开创杭州地区网拍和浙江地区不动产网拍的先河。最近,该院又推出一块“工业用地使用权”的拍卖,继续丰富拍品种类。至今,共先后推出拍品32件(8件尚未开拍),已成功在网上拍出了汽车、房产16件,总成交金额达到1491.6万元,为竞买人节约佣金50.27万元,平均溢价率47.35%。无论参与人数、竞价次数还是成交溢价幅度,都凸显了网络拍卖的优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滨江:畅通审务公开渠道

  今年年初,正值二手房交易纠纷多发时期,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召开了二手房交易风险司法防控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近三年来该院办结的房屋买卖和居间合同案件总体情况及常见多发的二手房交易法律问题,同时发布了《二手房交易法律风险提示十五条》,对常见的十五类问题一一列明并予以解释。

  “在这些案件的审理、执行中,我们发现许多二手房交易涉诉纠纷皆因当事人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未对不动产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以致权利受到侵害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该院季法官告诉记者,“许多涉诉纠纷都存在共性,我们挑选了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编写成《二手房交易法律风险提示十五条》,希望为有二手房交易的老百姓普及法律知识,降低法律风险。”

  近年来,二手房交易量不断攀高,2012年,杭州市滨江区二手房成交量达1171套。二手房交易由于房屋情况复杂、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交易过程中极易产生涉诉纠纷。2010年至今,滨江法院共受理235件房屋买卖合同、居间合同案件,且涉案标的额逐年上升。

  除了大批媒体记者,发布会还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旁听。张某带着女朋友也来了,他们俩正准备购置婚房,“我们俩刚参加工作,父母也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买二手房实在担心会有麻烦,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后,看了风险提示的材料后,受益匪浅,心里有底多了。”

  通过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召开“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该院加大宣传审判执行工作,努力拓展个案审理的示范效应,逐步完善审务公开制度。

  该院还积极搭建民意沟通平台。在杭州市基层法院中首推案件处理征询制度,在阿里巴巴网络小额贷款等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案件处理公开征询意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拓展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法院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案件主动汇报制度。2012年以来,院领导率队走访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参与执行、参加座谈150余人次。坚持向每个案件当事人发放监督卡,及时征询对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的意见。聘请12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为区法院执法执纪监督员,通过邀请其旁听庭审和参与案件执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干警司法活动的监督。(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 通讯员 胡育萍)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浙江司法网拍一商铺竞价223次成交
·浙江公安边防不搞现场观摩预演彩排
·浙江温州科技强警走“高精尖”路线
·浙江上虞市平安宣传亮点纷呈效果喜人
·浙江余杭法院积极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视频]浙江叔侄冤案推动平反检察官获称号

·[视频]浙江叔侄冤案推动平反检察官获称号
·浙江海宁法院许村法庭重新“开张
·浙江舟山边检推出涉外企业新型管理办法
·浙江杭州启动夏季平安大巡防
·浙江部署《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