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姚振华,男,1958年7月生,自1997年担任常熟市古里镇司法所所长以来,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十佳政法干警、市安置帮教先进个人、首席调解员、百佳调解员;2010年4月被评为“防激化先进个人”,2010年5月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模范调解员”称号;荣立个人二、三等功各一次。
在中国羽绒服装名镇常熟市古里镇,干了17年司法所长的姚振华,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自担任司法所长以来,凭着“不怕磨破嘴,不怕跑短腿”的敬业精神,成功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600多起,制止群体性事件270多起,辖区内连续17年无民转刑案件、无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的骄人业绩,赢得了“金牌调解员”的称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姚阿哥”。
“司法所长要有百姓情结,对基层出现的矛盾纠纷,有法可依,依法调解,把持法律的公平;无法可依却有政策规定,就按政策调解,化解群众的不平;既无法可依又无政策可靠的,就按道德人性来调解,守护心中的天平。群众信任了,工作就好做了,这是我做调解工作时常说的一句话。”未等记者发问,姚振华先声夺人。
“公平化不平,能否举个例子?”记者开门见山。
“有啊,就拿前几天刚刚处理的事情来说吧。”姚振华打开话匣。
“潘登,我的事情你找姚所长,他是全国模范调解员,我相信他!”7月1日上午,躺在病榻上的潘建用微弱的声音对女儿说。
2011年5月7日傍晚,支塘镇村民沈江驾车在董古公路由西往东行驶至苏家尖路口西侧处,与古里镇高长村村民潘建驾驶的电动车相撞,造成潘建受伤,经过两年多持续治疗,症状毫无缓解并逐步加重。
“姚所长,你要帮我,这是我爸爸临终心愿啊!”在姚振华办公室,潘登双膝跪地、声泪俱下。
“我爸命快没了,你们一分钱不能少。”由于担心父亲会突然去世,所以潘登在与沈江协商时一开口就是145万。
“145万?我拿不出来!”当日下午3点,在古里镇司法所,双方僵持不下。面对高额赔偿费,肇事者沈江无奈地对姚振华说。
儿女孝心感天下,凌晨调解化纠纷。时间指向凌晨2点,姚振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双方各让一步。双方终于同意姚振华的处理意见。
“爸爸,姚所长帮我们讨回了公道,你放心地走吧!”7月4日,当潘登领到沉甸甸的88万元赔偿款出现在气息微弱的父亲面前时哽咽不止,潘建终于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调解员是我的岗位,维护和谐稳定是我的职责。只要我做的事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我就觉得夜没白熬,腿没白跑,话没白说,神没白劳。只要能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受点冷眼委屈算不了什么。”姚振华认为。
“如果没有姚阿哥出面,这工钱肯定打了水漂。”浙江籍民工解征对记者说。
2011年7月20日,古里镇一纺织公司因银行冻结其账户存款用于还贷,导致工厂无法正常运作,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达60万元,老板沈丰突然失踪。群情激愤的55名职工一怒之下将厂里货物扣留,要求支付工资。得知情况后,姚振华带工作组一面安抚职工情绪,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一面同厂方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做通双方思想工作。7月21日,姚振华协调相关部门,就工资数额与厂方进行核对,并主持双方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经所有职工同意,将筹集到的22万元优先支付了35名外地职工,其余18名职工工资则通过仲裁方式,由法庭承诺在厂方资产拍卖后,马上支付。至此,一起因企业破产引发的纠纷终于平息。
“矛盾调解是一项平凡而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小事情处理不好,会变成大纠纷,甚至酿成刑事案件,这样不仅影响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姚振华说。
“农村这个小社会,家家户户是细胞。每个细胞稳定了,整个村庄就和谐了。群众家庭有矛盾,咱不能因为事小不上心,要按法理化、人性化、道德化调解,把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姚振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特约记者 张全连 记者 施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