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犯罪分子害怕的是法律而非实名制

2013-07-22 09:26: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我们有必要谨防患上“实名制依赖症”,以为实名制可以包治百病,于是动不动就要实行实名制。绝不能把电话实名制当做遏制垃圾短信的灵丹妙药,要知道,犯罪分子忌惮的不是“实名制”,而是严厉的法律

    谢庆富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从9月1日起,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固定电话装机、移机,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开户、过户等入网手续时,应如实登记用户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7月21日《扬子晚报》)。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从法律上明确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工信部这次公布、将于9月1日实行的《规定》也是根据人大立法做出的具体的规定。目前我国有14亿左右的电话用户,虽然很多地区早就实施了实名制,但是其中有大量没有登记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这些号码很可能被用来发送垃圾短信息、散布有害信息、实施诈骗。对于电话实名制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相信大多数公众已经没有了参与讨论的兴趣。2010年工信部实施电话用户手机实名制时信誓旦旦地说,此举是为了防止匿名手机号对公众实施短信骚扰、电话诈骗。很不幸的是,短信骚扰、电话诈骗并未因手机卡实名制而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手机卡实名制失败的原因在于,相关部门迷信于实名制而不是采取严厉措施惩罚非法逐利行为,结果非但不能杜绝短信骚扰、诈骗现象,甚至还会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表面上看,垃圾短信的发送者各有来头,各怀鬼胎,却并非来去无踪,无法监管,或者说,监管起来难度非常大。不过,无论是在内容提供还是渠道运营方面,垃圾短信背后都不难窥见大型知名企业的身影。而这些知名企业再大也不过是小小的“苍蝇”,真正的“老虎”恰恰是电信运营商及其关联利益单位。

    毫无疑问,整治垃圾短信要打“苍蝇”更要打“老虎”。手机卡实名制之所以“名存实亡”,就是因为大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早已结盟成为利益共同体,指望既得利益集团拿自己“开刀”,简直就是与虎谋皮,而政府相关部门态度暧昧,造成个人信息不断被泄露,骚扰电话和短信汹涌而来,受苦遭殃的只能是普通老百姓。

    有舆论认为,电话实名制须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为前提。此言固然有理,不过就算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有保障,也不能确保公民不受垃圾短信骚扰。因为,找到当地的手机号码段群发广告以及欺诈信息,并不需要知道公民个人信息。垃圾短信遍地撒网,骗到一个是一个,其行为只和公民钱包有关,和公民个人信息无干。广告客户、短信群发公司以及运营商,若不肯放弃一个“利”字,政府相关部门若不肯为民生向强势利益集团叫板,就算出台了一些看似严厉的措施,最终也会在执行中走样,公众收到的垃圾短信,一条也不会少。

    总而言之,我们有必要谨防患上“实名制依赖症”,以为实名制可以包治百病,于是动不动就要实行实名制。绝不能把电话实名制当做遏制垃圾短信的灵丹妙药,要知道,犯罪分子忌惮的不是“实名制”,而是严厉的法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远远大于“实名制”,这就要执法者不徇私枉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让所有罪者必担其责。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电话入网9月1日起实行实名制
·“实名制”购油重在管理衔接到位
·内蒙古乌海公安局推进物流企业实名制管理
·广东试点物流寄递实名制预计下半年逐步推行
·防止惨案不能仅靠“实名制”
·口罩实名制为何饱受质疑

·口罩实名制为何饱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