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高小蒙 对镜模仿法官姿态的陪审员

2013-07-20 10:16: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 赵英颖

对着镜子模拟法官的手势和表情;看到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新闻,会向法院打听是否受理了相关案件;开庭前到审判庭查看准备情况,不放过地面上的烟头、纸屑……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高小蒙以“做事认真”著称。

三年来,他从点滴做起,细处入手,参与陪审各类案件400余起,无一投诉,无一举报。

学会“揣摩”当事人心理

为尽快适应陪审员工作,本职工作之余,高小蒙都会到各个审判庭旁听,了解常见案情,默记法官手势和表情。回家后,他都会将当天的案件回忆一遍,然后对着镜子模拟练习审判员坐姿、庭审动作以及表达方式。

今年4月,法院开庭审理陈某犯敲诈勒索罪一案,高小蒙参加了陪审。

庭审前,高小蒙了解到,陈某在侦查和起诉阶段抵触情绪大,认罪态度非常不好。

“要是你的家人遭人敲诈了,还被打得头破血流,你怎么看?”开庭时,高小蒙问道。

陈某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吓了一跳,顿时懵了。

随后,高小蒙从热爱家乡、与乡亲和睦相处等角度对陈某进行了教育。

“我本就是个混混,平时也没人管,但今天陪审员的话语让我认识到,今后的路还长,我应该真心悔过……”庭审结束时,陈某说道。

听着陈某的忏悔,高小蒙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实际上我都是从法官那里学来的,学会‘揣摩’当事人心理,简单的语言有时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小蒙说。

“没有案件不一定代表没有问题”

高小蒙是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工,曾在市防疫站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他常常把陪审工作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2012年6月,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高小蒙主动到法院了解案件受理情况。当得知该市还没有一起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时,他舒了一口气。

“没有案件不一定代表没有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就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一次法律宣讲?”高小蒙向阆中法院提出建议。

建议很快被采纳。

2012年7月,该院派出行政庭法官先后深入该市肉类加工厂和调味品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就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建议,就可能引发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讨论。高小蒙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加大食品行业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名合格的陪审员,不仅应协调好本职工作和陪审工作之间的关系,还应把本职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与陪审中的法律知识结合起来,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拓宽化解矛盾的渠道。”高小蒙说。

不放过审判庭中的一个烟头

高小蒙是一个认真的人。每接手一个案件,他都会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梳理相关案情,寻找到当事人之间纠葛的焦点。

采访时,研究室副主任李大敏给笔者讲了这么一件“小事”。

那天,还没到上班时间,李大敏的电话响了。

“李主任,我是陪审员高小蒙,我们要在第三审判庭陪审一个案子,但我发现审判庭地面上还有上午开庭留下的烟头和纸屑。当事人一会儿就要来了,可不可以安排人打扫一下?”

在高小蒙看来,法庭是严肃而又神圣的地方,给当事人留下清新干净的印象,是做好庭审工作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