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东海:让社区民警真正回归社区

2013-07-19 10:07: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江苏省东海县公安局以 “明职、减负、增效”为切入点,实现社区警务向专业型、规范型、共建型、民生型转变,推动社区警务步入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全县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9.8%,群众对社区民警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8%以上,9名社区民警被江苏省公安厅评为“111工程”社区民警能手和优秀社区民警。

改革勤务打造专业社区警队

“长期以来,派出所尤其是社区民警陷入值班处警、破案抓人的困境,社区警务成为‘副业’。”东海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颜景硕直言改革之前的社区警务弊端。

为打破这一困局,从2012年2月开始,东海县公安机关从职能定位、整合警力、考核引导入手,树立“社区民警是专业警种”的理念,推动社区民警回归社区、工作重心回归基础。

东海县公安局改革勤务机制,做强专业化的“巡逻、处警、查控”队伍,做精合成侦查队、专业探组、驻所探组3支队伍,城区派出所不再承担接处警职能和破案打处指标,社区民警城区每周30小时、农村每周20小时的社区工作时间得到充分保证。选派86名热爱社区警务、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民警担任社区民警。同时,向县政府申请专项经费,按照重点村2名、一般村1名的标准配备警务区专职保安446名。

东海县公安局制定了 《社区民警工作考核方案》,以见警率、知晓率、满意率和治安认可度等作为社区民警考核重点,采取网上考核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双月考核”,量化考核计分,年终汇总排名。根据汇总成绩,全局每年评选出“十佳社区民警”,给予表彰奖励。今年以来,县局先后有10名社区民警因成绩优秀被提拔重用。

制定规范做精做强基础工作

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东海县公安局要求社区民警及时地采集、更新辖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场所等基础性、源头性信息。今年以来,通过社区民警采集的基础信息,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2名、在逃人员24名。全面推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实现“两实”信息的采集率、准确率、更新维护率达100%。在专业巡防的基础上,县局建立完善“社巡合一”工作机制,要求社区民警沉下社区,重点加强居民生活区、出租房以及盗窃案件高发等部位的巡逻防范。

东海县公安局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支持,大力推进社区(驻村)民警“进班子”。目前,全县86名社区(驻村)民警全部进入村(居)班子。县局积极争取县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在全县开展“平安小区”创建活动,计划分3年时间,将全县178个老小区全部改造完毕。按照“派出所、司法、居(村)委、调解员”四位一体模式,全县建成派出所调解室24个、警务室调解室86个。今年以来,东海警方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10余起,化解成功率达90%以上。

提升服务创立爱民服务站

东海县公安局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广泛吸收居委会干部、物业公司人员、律师、专业技术人员等,创立社区爱民服务站。服务站办公地点设在社区警务室,使用统一的外观和标识,经常性开展“春风行动”、“春蕾计划”、“助学帮困”等公益性活动,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扶帮教,为生活困难的群众联系就业岗位,为特殊困难家庭、鳏寡孤独人员提供水、电、气、医疗等应急服务。截至目前,县局共建立爱民服务站11个,吸收居民志愿者165名,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家政服务200余人次。

东海县公安局还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将服务范围、服务方式、联系方法、举报电话等张贴在警务室,并制作内容翔实的“警民联系卡”,向群众发放。

各派出所和警务室每月邀请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召开警民恳谈会,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诉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县局共开展警民恳谈会4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170余条。(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解宣庆)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江苏东海“四型”社区警务做强基础支撑
·江苏东海县构建促廉惠民新机制
·江苏东海检察院“十八般武艺”护航民生幸福
·基地+热线:江苏东海未成年人维权模式
·江苏东海:“万家访查”为民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