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远的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让履新不久的镇党委书记张建乐、镇长李爱霞颇感意外的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尤清立对汝阳县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暗访后,在临时通知县综治办召集相关乡镇反馈情况时,竟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所访村组的案发情况。
“他经常搞突然‘袭击’,从不事前打招呼。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也最容易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2013年7月16日,洛阳市综治办副主任田芃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他们在晚上最怕接尤清立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要求迅速赶到一个集合地点,然后在车上决定暗访地点。
尤清立对三屯镇的暗访虽然是突然“袭击”,但不是“临时动议”。“社会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老百姓最清楚,问题的答案也只有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在尤清立看来,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今,老百姓富裕了,吃得饱穿得暖,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最需要拥有安全感,提升幸福指数。
“群众安全感指数的变化,就是政法综治工作的晴雨表。作为政法综治战线的一员,老百姓平安了,我就快乐了,也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评价。”尤清立深有感触地说。
尤清立从参加工作就在政法综治战线,至今已经30个年头。2009年,就任洛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伊始,除了开会,工作人员几乎见不到尤清立。两个月后,他起草的一份《关于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建议的报告》呈到了时任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的手中。
尤清立没想到,他所提的建议全部被采纳。当年,全市179个乡镇统一配齐了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综治工作经费由人均0.1元提高到0.6元,综治工作奖励经费由6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全市把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细胞,采取千户划一格,工作量化到格、责任到格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激活社区承载管理服务工作的最大潜力,发挥了上情下达、综合治理的作用,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构建了具有洛阳特色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强买强卖,让我们失去信心……”一次,接到群众反映后,尤清立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市区及商业集聚区,因一些黑恶势力的存在,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尤清立只身暗访了18个建筑工地、批发市场后,组织协调公检法三部门依法加大办理涉黑恶案件的力度,并把打黑除恶任务量化为辖区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2009年,洛阳市打掉黑恶团伙16个,当年绩效考核成绩排名由全省倒数第二名一跃成为全省第一名,之后,这一成绩一直保持3年。
洛阳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张国波说,尤清立在协调处理涉黑恶案件时,从不对罪名、证据发表意见,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要依法办案,把证据取扎实,得罪人的活儿交给我”。
张国波向记者透露,近3年来,全市涉黑恶案件向法院起诉后,涉嫌的罪名全部被认可,而且案件没有出现改判现象,办案质量之高为历年之最,这与尤清立“支持不干预”的工作作风密切相关。
在洛阳市司法局基层科原科长杨继展的记忆里,如果没有尤清立牵头组织的大调解体系,一些民事案件极可能诱发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
洛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又是著名旅游城市,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社会管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企业改制数量之多、城建拆迁面积之大等前所未有。在农村原有婚姻、邻里纠纷的基础上,新增的土地权属、劳动争议等矛盾不时影响着社会稳定,给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为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彻底化解社会矛盾,由市综治办牵头,尤清立作为负责人成立了大调解办公室,市财政每年拨出300万元作为大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对每个行业专业调委会补助两万元。此外,市县两级财政还投入1500万元,用于基层和行业调委会建设,全市民转刑案件大幅度下降。河南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将洛阳市的做法归结为“洛阳经验”。
前不久,得知尤清立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工作者,洛阳市委政法委书记沈庆怀对记者说:“全市的命案发案数由2009年以前的180余起连年下降,下降幅度为70%,命案发案数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低,平安建设排名由全省倒数变为连续3年全省先进,尤清立同志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