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是杭州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如今,它又承载起省女子监狱教育改造文化建设。经过前期精心调研与规划,日前,省女子监狱印发了《监区“丝绸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一步步、分层次打造“丝绸文化”品牌,借此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维护监管安全稳定。
记者了解到,今年,省女监提炼出具有地域特征、女子监狱特性的“丝路花语”特色监区文化,以此为起点开启“丝绸文化”品牌打造历程。“从教育矫治角度来说,监狱环境建设要有品位,教育方式要有艺术,监区文化要能育人。”省女监监狱长周晓虹告诉记者,和社会上的人一样,服刑人员也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如何突出监区文化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引导、净化、凝聚和激励作用,监狱煞费了一番苦心。
“杭州在丝绸发展史和文化传承上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而女监地处杭州,无疑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丝绸柔软、秀美、精致的特征与女性特征契合,而春蚕吐丝破茧成蝶的演变,则更具教育改造的哲理和内涵。”省女监政委吴建国介绍说,省监狱管理局提出“实施‘五项工程’深入推进监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时,女监正处于寻找特色文化与监区文化相结合的探索期,“丝绸文化”品牌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记者来到女监“探营”,获悉监狱12个监区相继确定了各自监区的特色文化建设形式和途径。比如三监区成立了“新生布袋木偶剧团”,用废旧的丝绸零料编织布袋木偶,用古人艰辛的丝绸之路编写自己的改造故事; 五监区成立了“墨香书画坊”,在丝绸上手绘富有传统中国特色的图案,修生养性;六监区成立了“沁雅茶道社”,主打“丝竹传古韵,习道修心境,品茗悟人生”文化口号。
“‘丝绸文化’关联性强、包容性广,各监区相继成立主题文化,唱响主题文化口号,环境布置也各有意味。”周晓虹告诉记者,10月中旬,监狱将举办首届丝绸文化艺术节,以监区“一区一品”为载体,全面展示“丝路花语”阶段性成果。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张建华
·天津:建立监狱社会帮教一体化机制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表示: 尚未接到搬迁通知
·山西省监狱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
·天津康宁监狱亲情感化教育促罪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