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律师王云松:因为需要,所以留下

2013-07-17 14:30: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法治报 

7月14日,出发去那曲前,王云松与妻子紧紧相拥 刘洪群 摄

西藏那曲海拔4600多米,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法庭里辩护时,王云松突然喘不过气,一句话只讲了一半就讲不出来;上二楼楼梯要停下休息3次,王云松感觉似刚跑完一万米一样……

7月14日,在广州召开的2013年“1+1”行动律师志愿者欢送会上,记者见到了广东达熙律师事务所主任、负责人、律师王云松。据了解,早在2012年7月,王云松就已参加过“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法律援助服务的地点跟今年一样,也是西藏那曲地区。在他再次前往西藏的前夕,他向记者讲述了过去一年在那曲地区工作的特殊经历。

●平生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

2012年5月的一天,王云松在网上不经意间看到了司法部发布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报名的通知。在经过简单的了解后,他毅然报了名,并且将服务地定为最艰苦的西藏。最后他如愿以偿入选,援助地是西藏那曲地区。

但当时的他对那曲的了解只是:“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王云松回忆说,他当时非常忐忑,担心自己是否能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开展工作,但“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倔强劲让他相信自己一定行。

报名之后就是培训,在到达工作地之前,所有的“1+1”律师都要到北京进行培训和开会,然后才去西藏。王云松兴奋地告诉记者,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开会前一晚,他激动得差点没睡着。

●在世界屋脊的法庭里辩护

踏上进藏的火车,目睹窗外奔跑、跳跃的藏羚羊,王云松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西藏。但他面对的却并不是什么浪漫之旅,而是“死去活来”的挑战。在拉萨休整3天后,王云松与另一名志愿者坐上了前往那曲地区司法处的车。

从拉萨到那曲200余公里的车程,海拔从3600多米升到4600多米,虽是百般不适,但王云松还是顺利到达了那曲地区司法处。由于高原反应,当晚,王云松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觉得头痛得就像打鼓一样。后来,有人告诉王云松,那是人体的自激反应,神经系统以为身体死了,所以就“发个信号试试看是不是真的死了”。

刚到那曲的第二天,王云松就被安排到安多县给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开庭。

“那曲所辖的安多县是我国建制海拔最高的县城,县城海拔为4800米,全县平均海拔5000米。”王云松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如此高的海拔,他能在安多顺利、安全地度过庭审吗?

在3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王云松一行顺利抵达了安多司法局。王云松竟然在途中停下休息3次,才爬上了该局办公楼的二楼。此后的一天,王云松仍在遭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

第二天开庭,审判长主要用藏语庭审,并不时用汉语善意地提示王云松,如其身体不适,可以休庭,但均被王云松回绝。案子很简单,2名被告人均当庭认罪,但由于被告人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不高,再加上庭审用2种语言来进行,此次开庭竟用了3个小时。

“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法庭里辩护,这3个小时的开庭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炼狱。而我竟然也没有提出休庭,真是一个奇迹。”王云松回忆,开庭结束后,他回到那曲。相比安多,他突然觉得,此时的那曲竟像人间天堂一样美好。

●在庭审过程中突然喘不过气来

来到那曲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不到2个月的时间,王云松就连续接到了3起可能判处死刑的抢劫杀人、故意杀人的法律援助案件,这在他的执业生涯中是难以想象的。而更巧合的是,这3起案件的开庭时间是相连着的三天。这3起案件在那曲影响很大。

王云松告诉记者,在其中一个案子的辩护过程中,他突然喘不过气来,这在低海拔的广州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据悉,该案被告人拿自己的汽车与其叔叔即被害人交换,但没想其叔叔不仅不换车,反而取笑800度近视的他是“四只眼”,这让侄子怀恨在心。侄子于是就与其妻弟找了另一个人一起密谋杀害被害人抢劫财物。案发当天,侄子打电话给其叔叔,以让叔叔帮忙看房子为由,把其叔叔骗了出来。几个人一起上了一辆车,在车上,侄子等3人动手杀害了被害人。行凶后,3人先是将尸体用汽油焚烧,后又用汽车碾压,最后埋入一个坑内。

审判从当天10时,一直持续到16时许,期间仅休庭5分钟,而且当天非常湿冷,这么长时间的开庭对王云松来说是一个真正的考验。

由于王云松的当事人是唯一的上诉人,所以,整个开庭过程都是围绕着上诉人的上诉进行的。王云松要不停地询问每个被告,核实案件的每一个细节。而在这过程中,他喘气的频率越来越高。就在询问到最后一名被告人时,他突然喘不过气来了。

“一句话只讲了一半就讲不下去了。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就像死了一次,但又马上活了过来一样。”王云松回忆。这时,细心的审判长随即叫后边的法警给王云松端了一杯水,终于使其缓过神来,并得以继续庭审。

对话王云松:法援西藏,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记者:您在西藏志愿服务的工作有哪些?

王云松:我的服务地是西藏那曲地区。那里的平均海拔达到4600多米。到了那曲司法处后,我被安排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因为整个中心只有我一名工作人员,所有的案件受理包括日常行政事务都由我独自处理。在那里,我主要的工作是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接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法制宣传,同时,也参与当地政府的法律顾问工作。(2012年)一年来,我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6宗,民事法律援助案件22宗,接待法律咨询200多次,代书诉状、答辩状40多份。

记者:您在当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具体状况如何?

王云松:我所在的那曲地区有10个县,但整个地区只有2名律师,其中一名公职律师驻村去了,另一名是退休出来办案的社会律师,法律援助人员紧缺,遇到必须有律师出庭的法援案件时,只能自己给自己指派案子。去年刚到那曲的第三天,我就被指派到海拔5000米的安多县,为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出庭辩护。因为案件的审限第二天就要到了,他们一直苦于找不到法援律师,我的及时出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记者:离开广州这么长时间,律师所业务会受何影响?

王云松:报名的时候,我开办的个人律师所经过两年时间的打拼,律师人数已从开始的几人增加到了近30人,律师所经营逐渐地走上了正轨。可以说,如果我不离开广州,律师所肯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所里的一些律师都会提出疑问,说我走了,律师所怎么办。这个问题,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好,但这所有的一切并不能改变我的决心。我离开广州以后,律师所的经营重新陷入困境。为了减轻经营的压力,我将律师所从高档的办公楼搬到一个破旧的地方,律师也走了一大半。回头想来,这个不经意或许是必然的,我不后悔(参加“1+1”法援行动)。(因为)我的人生道路因此而发生改变。

记者:过去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让您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遇到的最大困难又是什么?

王云松:最大的收获就是,除了受理法律援助案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之外,在办案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方法和意见、建议被当地政法部门采纳吸收,比如法律援助文书格式的统一规范、法院庭审程序的统一规范等。我把自己在广东参与、熟悉的法律程序告诉当地(政法部门),作为指引和规范,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认可。在那曲工作一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高原环境难以适应,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600多米,氧气含量只有广州的30%。在我之前,曾有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工作不满10天,最终因高原反应而被调到别的地方服务。在这里工作一年,我感觉自己的记性比以前差了,这次从西藏回来,还不小心把新买的单反相机给弄丢了。为这事,妻子还笑话我说,高原缺氧把脑子都弄傻了。

记者:您这次续签协议,选择再留一年。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目标?

王云松:决定留下来再服务一年,是因为我看到,这里的律师资源匮乏,一个法律援助中心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我)离开了,(当地)一时还找不到人接替,他们也希望我留下。接下来的一年,我也有自己想实现的目标,一方面是帮助那曲地区举办法律援助工作者培训班和政法讲座,希望通过培训加强当地的法律援助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这里的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推进当地的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给各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印发《法律援助文书格式》,统一办案文书、规范指导办案。

记者:作为一名第二年参加志愿活动的律师,你对今年新加入法援志愿行动的律师在开展工作方面有何建议?

王云松:细细体会“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是法律传播者和社会进步传播者”的丰富内涵,不片面地以为法援律师只是来办案的,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转换好身份角色,为服务地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发挥法律人的作用,参与当地维稳工作,替困难群众办实事,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