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在江苏省镇江监狱坐了17年牢,王世方(化名)仍不确定出狱后自己就能够改邪归正。“会不会重新犯罪,我现在没有100%的把握。”在近日进行测试交流时,他对监狱民警如是说。
为了降低罪犯重新犯罪率,江苏监狱系统在南京女子监狱、镇江监狱、连云港监狱和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循证矫正试点工作。王世方等54名重新犯罪风险高的罪犯,成为首批试点对象。
“近年来,江苏监狱不断探索个别化矫正,比如,对罪犯的个案矫正、教育改造质量评估等,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开展循证矫正试点提供了实践基础。”江苏省司法厅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柳玉祥说,作为司法部确定的首批循证矫正试点省份,江苏将积极推动深化此项试点,争取进一步降低重新犯罪率。
自2012年年底启动以来,循证矫正试点工作进展如何?盛夏时节,《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南京女子监狱、镇江监狱和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实地探访。
【镇江监狱】 17年急性子收敛了脾气
尽管只是“不确定”,但相较于一年前,王世方已经改变了很多。一年前被问及出狱后干什么时,“重新犯罪”几乎是他唯一的答案。“不知道出去后能干什么?关键是我的脾气特别不好,受不了一丁点委屈。”他说。
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绪,正是镇江监狱对王世方开展循证矫正的第一个“项目”。
2012年年底,镇江监狱成为江苏4个试点循证矫正监所之一。这所集中关押10年以上重刑犯的监狱,选择两个关押抢劫犯的监区作为试点。“抢劫、盗窃犯罪的重新犯罪率一般都较高。”镇江监狱副监狱长杭寿根说。
据了解,两个试点监区共有罪犯382人。监狱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危险性评估量表,并采取综合性评估方法,检测出中高度再犯危险罪犯40名。确定其中20名为循证矫正对象,另外20名为参照对象。
“明确对象后,我们对每一位试点对象都进行了犯因性需求,即可能导致其重新犯罪因素的评估,并根据他们的犯因性需求和获取的矫正证据,制定个性化循证矫正方案。”杭寿根说,循证矫正方案一人一案,一人一册。
据了解,经过评估,20名抢劫犯的犯因性需求主要有4个:就业技能低;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情绪;反社会。每个罪犯各有不同,有的人仅涉及其中一两个方面,有的人全部涉及,有的人还有其他犯因性需求。
记者在王世方的评估档案中看到,上述4项犯因性需求他全部涉及。其中“缺乏自控力,做事冲动、莽撞,有过度行为”一段评价,在档案中还用特殊符号注明,表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就算在监狱里,只要谁跟我有点矛盾,我就要跟他干架;很多人我都看不惯,看见别人改造得比我好心里就不舒服,想办法找人家麻烦。”王世方告诉记者,进入监狱以来,他每年都会被关一两次禁闭。
前几天,王世方在一次纠纷中竟然很好地收敛了脾气,这让他自己都大感意外。原来,两名罪犯起了冲突,王世方上前拉架,其中一人认为他偏向,事后找他麻烦。王世方忍了下来,主动找民警汇报解决。
王世方说:“我用民警教我的方法先冷静,转移注意力,然后找民警解决。我自己也感觉到,火气没以前那么大了。”
当了21年监狱警察的姚朋是王世方所在监区的副教导员,同时也是他的辅导民警。姚朋介绍说,监狱对每一名循证矫正对象都制定了针对性矫正项目和计划,既有每周一次的团体辅导,还为每名罪犯确定了一对一辅导民警,民警每天对所负责罪犯开展教育矫正工作,跟踪进展情况。
最近一次的团体辅导是“吹气球,用牙签戳破”活动,通过罪犯的实践和心理咨询师的指导,让罪犯体会到:压力需要管理,平时要注意缓慢合理地释放,才能避免突然“爆炸”,产生过激行为。
记者走进监区时,正是姚朋每天与王世方交流的时间。姚朋让王世方画了张“人生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对该段生活的满意程度(0分至100分),找出重要转折点连成线。记者见到,王世方画的人生曲线基本在60分上下徘徊,即便是对未来的展望,也仅是一条60分的平行线。
交流结束时,姚朋对王世方语重心长地说:“你对自己的人生打分很低,但我想告诉你,对人生的满意,不仅仅是靠物质财富,很多比你家还贫困的人精神丰富,一样对生活很满意……希望你认真反省思考,好好想想如何才能提高满意度,明天再交流。”
“以前进行矫正,更多的是灌输式、填鸭式教育,罪犯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现在,根据罪犯犯因性需求开展各类项目,打‘组合拳’进行矫正,具有针对性,罪犯也更容易接受。特别是矫正者以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减少了罪犯的抵触心理。”姚朋说,循证矫正是降低再犯率的良方。
【省未管所】未成年犯学会互助互爱
王刚(化名)因为不熟悉一道工序,碰了碰旁边刘华(化名)的胳膊问:“喂,这口袋边怎么做啊?”刘华瞟了一眼王刚答道:“没见我正忙着嘛,这么简单的活都不会,笨死了。”王刚回瞪了刘华一眼说:“有什么了不起,不用你教。”王刚喝道:“好,有本事你不要找我!”
这是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里演绎的一段情景剧。演完情景剧,民警给两名“演员”和5名“观众”共7名未成年犯布置了3个问题:王刚和刘华的做法有哪些不对?如果你的朋友这样对待你,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是剧中人,又会如何处理?
待7名未成年犯写下答案后,民警总结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促成友好交往的基础;大家一起服刑、一起成长,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应该互助互爱。
这是江苏省未管所试点循证矫正的一种尝试。
据了解,江苏省未管所确定7名未成年犯为循证矫正对象,其中男性5名,罪名分别为抢劫、盗窃和强奸;女性两名,罪名分别为抢劫和盗窃。7人通过评估再犯风险均较高。
“我们确定试点对象后,在评估犯因性需求、制定矫正项目时下足了功夫,力求精准,确保效果。”江苏省未管所副所长刘勇说。
据介绍,江苏省未管所对试点对象进行了全方位测试,并通过面谈、阅档、自述等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成长史、生活史和犯罪史,准确评估犯因性需求;选拔7位优秀民警组成矫正工作团队,与10多名国内知名心理学、教育学和犯罪学专家建立工作联系,共同设计制定可行性矫正项目。
记者翻阅档案时看到,7名未成年犯每人都有一本厚厚的循证矫正档案,里面详细记录着犯因性需求以及矫正计划。
陈建东(化名)今年17岁,两年前因犯抢劫罪被判刑6年半。他的档案里这样写着:经分析,陈建东的犯因性需求主要是社会功能不足、同情心缺失、存在犯罪思维、自主性缺失、有暴力倾向。
档案还对陈建东每一个犯因性需求的形成作了详细说明。如社会功能不足,是因为从小其父亲跑运输、母亲在外打工,又较早辍学,缺少系统的基础教育,加上长期受同伙和不良网络游戏的影响,导致其缺乏与人交流、与人协作、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
吴焕是负责陈建东循证矫正的辅导民警。他说:“我们根据陈建东5方面的犯因性需求制定了相应的矫正计划,目前,针对其社会功能不足的矫正项目,已制定完成并实施。”
记者注意到,37页的陈建东《社会交往矫正项目》分为矫正目标、工作原理、干预方式、进度安排、绩效评估5个方面。进度安排中,有熟悉环境和面对现实、学会诚信和信任、学会尊重和理解等10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容不同、课时不同,循序渐进。
以学会诚信和信任为例,其中有1个课时思考以前有没有失信经历,谈认识与感受;两个课时听民警讲诚信故事,写800字听后感;用两个课时做信任背摔拓展训练。
“这里最大的不同便是对象的特殊性,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开展试点时,必须用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去摸索和实践。”刘勇说,循证矫正需要征得罪犯的同意,罪犯有意愿并配合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未成年犯非常敏感,不愿意自己被区别对待而成为“另类”,被同伴笑话。
据介绍,在江苏省未管所,测试、面谈了解犯因性需求时,有试点对象的监区对全监区所有未成年犯进行了测试和面谈。谈话中也从不涉及试点、重新犯罪风险高这类敏感词。
陈建东告诉记者,他觉得民警对他的关心比以往多了,教育活动也增加了。“这样挺好的,知道怎么与人打交道,让我对出狱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他说。
【南京女监】涉毒女犯重拾生活信心
前段时间参演一个心理情景剧,让本来自信出狱后能重新生活的徐丽丽(化名)心里打起了鼓。
南京女子监狱民警安排涉毒女犯表演出狱后的情景,有人演家人、有人演朋友,徐丽丽自告奋勇演“自己”——涉毒女孩。徐丽丽以为朋友怎么劝吸毒,她都不会动心,没想到在曾经熟悉的环境里,她却再次萌生了对毒品的渴望。
“我庆幸自己是循证矫正对象,能够明白自己还是那么脆弱,幸好还有机会可以得到民警更多的帮助。”徐丽丽说。
南京女监涉毒女犯人数不到全监在押人数的30%,但二次以上犯罪的却占40%。为此,南京女监将涉毒女犯作为循证矫正对象,筛选出15名再犯风险较高的罪犯参与试点。
“我们在广泛评估涉毒女犯犯因性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共同研究循证矫正课题。同时,调动监狱所有民警研发矫正项目,举办了涉毒女犯矫正项目设计大赛。”南京女子监狱副监狱长徐宁介绍说。
据悉,南京女子监狱已基本完成针对涉毒女犯的心理矫正、再犯预防、职业发展、社会支持等8个矫正项目。心理矫正项目中,杜绝毒品滥用、终止贩毒、团体辅导3个子项目已经实施。
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民警王莉说,以前心理辅导关注的是女犯普遍性问题,现在发现,出狱后复吸是涉毒女犯重新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民警开始关注涉毒女犯的成瘾性心理,通过学习、培训这方面的技能,有针对性地辅导。
“我们坚持每周四上午给15名女犯开展团体辅导,每次都有一个主题,上一次团体辅导主题为幸福感获得。”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姚丹说,通过给幸福的星星涂各种颜色、民警讲述一些不幸和幸福的故事等方式,让女犯感受到什么是幸福、需要什么样的幸福,以及幸福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
除了团体辅导,监狱还为每一位试点女犯配备了一对一辅导民警。辅导民警均为二级心理咨询师,每月固定为试点女犯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并跟踪其心理状况主动干预。
徐丽丽意志力薄弱,反复吸毒已有10多年,每次戒毒后往往因朋友的几句诱惑,便走上复吸之路。为此,辅导民警马萍每天都督促其写一个小时钢笔字,最近又开始让她学习十字绣,锻炼耐心和意志力。
“我以前在监狱里的状态就是劳动——拿分——减刑——回家,对生活没有任何规划。是循证矫正让我重拾信心,出狱后我不会再和原来那帮‘朋友’交往了,我要开个小店好好过日子,还要去社区当禁毒义工,激励自己,教育他人。”徐丽丽说。
前几天,监狱组织女犯看了一部电影《荒岛余生》:一个人在荒岛上度过了4年,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逃出荒岛;有一天,潮水送来一块“塑料板”,他将树木做成木筏将塑料板做成船帆,逃了出去。“对于我们来说,循证矫正就是那块‘塑料板’。”多位女犯这样对记者说。
为了提高循证矫正功效,南京女子监狱不仅筛选了另外15名情况类似的涉毒女犯为参照组,还积极与这30名涉毒女犯家庭所在社区联系,为今后跟踪了解情况做好准备。
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姜金兵表示,江苏将通过加快研发矫正评估工具的进度、加强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和大力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循证矫正工作,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以达到降低重新犯罪率的目的。
·对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的思考
·600多社区矫正人员从阳光中途学院“毕业”
·湖南津市模式:从纠纷化解到社区矫正
·密切配合 主动出击38小时社区矫正人员重回视线
·对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的思考
·西宁市城北区举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题讲座
·西宁市城北区举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题讲座
·青海省社区矫正管理人员 业务培训班圆满结束
·北京昌平: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研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