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在江苏省镇江监狱坐了17年牢,王世方(化名)仍不确定出狱后自己就能够改邪归正。“会不会重新犯罪,我现在没有100%的把握。”在近日进行测试交流时,他对监狱民警如是说。
为了降低罪犯重新犯罪率,江苏监狱系统在南京女子监狱、镇江监狱、连云港监狱和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循证矫正试点工作。王世方等54名重新犯罪风险高的罪犯,成为首批试点对象。
“近年来,江苏监狱不断探索个别化矫正,比如,对罪犯的个案矫正、教育改造质量评估等,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开展循证矫正试点提供了实践基础。”江苏省司法厅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柳玉祥说,作为司法部确定的首批循证矫正试点省份,江苏将积极推动深化此项试点,争取进一步降低重新犯罪率。
自2012年年底启动以来,循证矫正试点工作进展如何?盛夏时节,《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南京女子监狱、镇江监狱和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实地探访。
【镇江监狱】 17年急性子收敛了脾气
尽管只是“不确定”,但相较于一年前,王世方已经改变了很多。一年前被问及出狱后干什么时,“重新犯罪”几乎是他唯一的答案。“不知道出去后能干什么?关键是我的脾气特别不好,受不了一丁点委屈。”他说。
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绪,正是镇江监狱对王世方开展循证矫正的第一个“项目”。
2012年年底,镇江监狱成为江苏4个试点循证矫正监所之一。这所集中关押10年以上重刑犯的监狱,选择两个关押抢劫犯的监区作为试点。“抢劫、盗窃犯罪的重新犯罪率一般都较高。”镇江监狱副监狱长杭寿根说。
据了解,两个试点监区共有罪犯382人。监狱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危险性评估量表,并采取综合性评估方法,检测出中高度再犯危险罪犯40名。确定其中20名为循证矫正对象,另外20名为参照对象。
“明确对象后,我们对每一位试点对象都进行了犯因性需求,即可能导致其重新犯罪因素的评估,并根据他们的犯因性需求和获取的矫正证据,制定个性化循证矫正方案。”杭寿根说,循证矫正方案一人一案,一人一册。
据了解,经过评估,20名抢劫犯的犯因性需求主要有4个:就业技能低;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情绪;反社会。每个罪犯各有不同,有的人仅涉及其中一两个方面,有的人全部涉及,有的人还有其他犯因性需求。
记者在王世方的评估档案中看到,上述4项犯因性需求他全部涉及。其中“缺乏自控力,做事冲动、莽撞,有过度行为”一段评价,在档案中还用特殊符号注明,表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就算在监狱里,只要谁跟我有点矛盾,我就要跟他干架;很多人我都看不惯,看见别人改造得比我好心里就不舒服,想办法找人家麻烦。”王世方告诉记者,进入监狱以来,他每年都会被关一两次禁闭。
前几天,王世方在一次纠纷中竟然很好地收敛了脾气,这让他自己都大感意外。原来,两名罪犯起了冲突,王世方上前拉架,其中一人认为他偏向,事后找他麻烦。王世方忍了下来,主动找民警汇报解决。
王世方说:“我用民警教我的方法先冷静,转移注意力,然后找民警解决。我自己也感觉到,火气没以前那么大了。”
当了21年监狱警察的姚朋是王世方所在监区的副教导员,同时也是他的辅导民警。姚朋介绍说,监狱对每一名循证矫正对象都制定了针对性矫正项目和计划,既有每周一次的团体辅导,还为每名罪犯确定了一对一辅导民警,民警每天对所负责罪犯开展教育矫正工作,跟踪进展情况。
最近一次的团体辅导是“吹气球,用牙签戳破”活动,通过罪犯的实践和心理咨询师的指导,让罪犯体会到:压力需要管理,平时要注意缓慢合理地释放,才能避免突然“爆炸”,产生过激行为。
记者走进监区时,正是姚朋每天与王世方交流的时间。姚朋让王世方画了张“人生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对该段生活的满意程度(0分至100分),找出重要转折点连成线。记者见到,王世方画的人生曲线基本在60分上下徘徊,即便是对未来的展望,也仅是一条60分的平行线。
交流结束时,姚朋对王世方语重心长地说:“你对自己的人生打分很低,但我想告诉你,对人生的满意,不仅仅是靠物质财富,很多比你家还贫困的人精神丰富,一样对生活很满意……希望你认真反省思考,好好想想如何才能提高满意度,明天再交流。”
“以前进行矫正,更多的是灌输式、填鸭式教育,罪犯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现在,根据罪犯犯因性需求开展各类项目,打‘组合拳’进行矫正,具有针对性,罪犯也更容易接受。特别是矫正者以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减少了罪犯的抵触心理。”姚朋说,循证矫正是降低再犯率的良方。
·对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的思考
·600多社区矫正人员从阳光中途学院“毕业”
·湖南津市模式:从纠纷化解到社区矫正
·密切配合 主动出击38小时社区矫正人员重回视线
·对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的思考
·西宁市城北区举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题讲座
·西宁市城北区举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题讲座
·青海省社区矫正管理人员 业务培训班圆满结束
·北京昌平: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研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