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底,北京市一分院院党组提出了全面打造“一流业绩、一流队伍、一流品牌、一流文化”的检察机关的工作要求,公诉二处作为一分院办理职务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的主要业务部门,应立足本职岗位,从三个方面实现 “四个一流”工作目标。
一、提高办案和监督质量,勇于创新,实现一流业绩
一分院是办案机关,公诉二处是主要办案部门,一流业绩主要体现在办理精品案件,延伸检察监督职能。
一是重点案件特殊办。针对省部级专案和社会关注、上级领导关注的督办案件,选派业务骨干和能手承办,严格审查证据和事实,规范制作三纲一词,字斟句酌法律文书,力求起诉和出庭效果,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二是一般案件精细办。树立案件不分大小,一般案件更能体现办案能力的理念,认真审查每一件案件。针对涉众案件,在依法审查移送事实的同时,坚持从追缴赃款、追加犯罪嫌疑人、穷尽被害人、耐心接访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力求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损失,化解社会矛盾。强调案件效率,坚持迟到的公正不是纯粹的公正。
三是坚持通过办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管理。法律监督是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承办人在办理案件的同时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诉讼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发出诉讼监督类检察建议书、意见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违规行为,发出综合治理类检察建议书、意见书,不就案办案,力求通过办案促进执法公正和企业、行业整改,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勇于创新,以研究和实践推进工作。改革和创新是检察工作开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干警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工作方法。利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工作方法改进;利用新法实施,可以开展工作方法创新;还可以针对实践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立法和修法建议。几年来我处在公诉引导侦查、量刑建议、证人出庭、主任检察官和庭前会议等多方面进行了理论研讨、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均取得较好效果,多项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公诉部门前列,同时也培养了干警潜心研究、勇于探索的学习和实践精神。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习惯养成,以人为本,打造一流队伍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人尽其才则百事兴。只有把每一名干警置于与个人特点相匹配的岗位,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施展才干。
一是知人善任,量身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做到职能相称、用当其时和用长容短。职能相称即针对每名承办人的具体情况调整分案。对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委以重任,承办省部级专案和疑难复杂、新型犯罪案件,专啃硬骨头;锻炼年轻的业务能手承办市纪委和市院关注的督办案件和重大案件;给予新任助检员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过渡时承办较为简单的案件,树立办案信心,摸索办案规律,让每个人都能在相对匹配的工作中体会成就感。用当其时即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把握人才使用的黄金期,给30岁到45岁年富力强的同志压担子,在每名同志年轻、朝气蓬勃、渴望进步、精力充沛的时候提供成长的机会。用长容短就是具体分析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提供施展平台。因人数、比例的制约,每一名承办人不可能都成为业务专家,因此要用人所长,针对不同特点,确定培养方向,使之分别成为调研骨干、业务能手、优秀兼职教师和管理人才等专才,做到人人皆可成材。
二是任人唯贤,建立公开透明的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人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知的公平感觉,因此杜绝任人唯亲,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是发挥干警积极性的有效保障。从量化考核开始,公诉二处始终坚持以科学、严谨、公开的制度奖优罚劣,激励干警。先后制定了处室年终考评制度和干警评价档案。考评制度依托上级和本院的工作目标、要求,以无差错案件作为办案的基本质量标准,考核干警的工作数量、调研成果和实践创新能力,以此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干警评价档案每人每年一份,以干警当年的办案数量和质量、法律监督成效、调研创新成果等主要工作为内容,记录业绩,积攒成册,作为干警晋升的依据。鼓励干警将个人远景与单位和部门的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实现共赢。考核结果由每名干警个人自报、考核小组确认并公示后确定并留存。实现了用制度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良性发展环境。
三是海纳百川,充分发挥人才的辐射效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竞职和遴选是吸纳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使用和发挥其作用却是构建一流队伍的重要课题。首先,处室应当积极搭建使用和成长平台,合理规划引进人员的适应期。一方面在人员搭配上,处室尽可能安排经验丰富的承办人与新同志配合,实现优势互补,效能整合,缩短因案件管辖级别不同造成的不适期;另一方面在案件分配上,处室尽可能给予照顾,避免在办案之初办理特别疑难复杂的案件,做到循序渐进进入工作角色。其次,在人才发展期通过参与承办省部级专案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等委以重任;通过支持参加系统内外甚至境外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提供发展机会;在遇到晋级晋职机会时,平等对待,克服本位主义人才观念,积极向党组推荐和输送,促进人才成长。避免出现南橘北枳或孤月难明的人才夭折局面。最后是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充分展示引进人员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作用、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例如发挥全国优秀公诉人的优势,开展庭审观摩评议,处室辩论小组;发挥调研的优势,承担重点调研课题研究,收获调研成果等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借他山之石提高自身公诉能力。
三、以人为本,营造团结和谐的处室文化,打造公诉品牌
良禽择木而栖,良士择土而居。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正气,没有文化,就如同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吸引人才的聚集力,失去了发挥人才创造力的基础。
一是树立切实、明确的目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自强不息的原因是目标和方向。目标是一种希望,在希望的激发下,干警才会不断的进步向上。作为一个处室要树立明确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才能传承和发展。公诉二处从成立之初就创立了处训:法以立命,公以生明;德以修身,廉以建威;智以胜辩,乐以同心。将捍卫法律尊严,公正执法视为公诉二处存在和发展的神圣使命;将廉洁奉公,培养职业操守视为公诉二处存在和发展的坚实保障;将终身学习,享受事业的快乐视为公诉二处存在和发展的内部环境。
二是营造坚持学习的氛围。倡导学以立身的理念。让每位干警认识到,学习是对未来的投资,是生存和发展的助力,让学习成为自身创新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动力,使学习成为立身之本、强业之道。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让每位干警把学习融入到检察业务中,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相关知识,做到检察业务知识全面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统一,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让每位干警在适应时代的变化中不断更新知识,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和工作的需求。
三是建立风清气正的人际关系。创造一流业绩和培养、造就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坦诚相待、彼此理解、相互支持是和谐同事关系的最好诠释。通过开展学习、座谈、评议、走访等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可以坚定信念、激发工作热情和提高履职能力,树立风清气正的处室氛围;通过看电影、话剧、参观博物馆、开展拓展等工会集体活动,可以从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干警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四是逐步提出和致力于实现“公诉二处人”的品牌。以此作为公诉人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追求,以品牌凝聚一批追逐公诉梦想的人才,创造公诉佳绩。公诉二处每天从事的审查案件的难度、庭审辩论的激烈程度以及接待群体访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检察业务中复杂性和对抗性较大的,作为公诉二处的公诉人,我们深深为自己的工作自豪,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使公诉二处成为一只被社会公认的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公诉队伍,努力打造一个原创的公诉品牌。
院党组立足社会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党和人民对检察机关的要求和期望,提出争创“四个一流”的目标,需要每一名干警的支持,因此从本职岗位出发,从每一个部门出发,立足现实,谋划未来,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也是保证检察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北京海淀法院集中宣判6起危险驾驶案
·北京法院召开全市法院院长座谈会
·北京交管局第三次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座谈
·[北京]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宣传片
·北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北京:检察联络室发挥大作用
·北京:检察联络室发挥大作用
·北京交管局长与群众共议交通难题
·北京海淀审结危险驾驶案同比下降75%
·北京海淀法院:危险驾驶宣判 六被告均获刑
·大雨浇堵北京交通